题图一:走出动车
题图二:在阿妹家聚餐后,游览阅江楼
2015年5月12日上午,五人同车,且同车厢,去南京看望高中同窗阿妹。盛秀娟(左三)在无锡上车,居然也和我们同车厢,缘分!
本集照片的最后一幅照片,乃王余庆同窗,他故意不和我们同行,比我们早到南京半小时,为了在南京站迎接我们出站。我拍下了这幅王君挥手的照片。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啥?因为董阿妹派其子小赵到车站接我们(还有两辆商务车),结果看见王余庆朝我们挥手,就觉得我们一行人有人迎接,大概不是他要迎候的客人,于是,和我们失之交臂,我们在站内转悠了一圈,等候了15分钟。
我们一行八人,经过小周折,终于与董阿妹的儿子赵文华接上了头,上了两辆商务车,驶过南京新街口,见到孙中山的铜像,几个拐弯,就来到南京河西的集庆门大街。这里是南京的高档住宅区。小区内的花园的枇杷树上已经结果子了。尚未踏入阿妹家,门外的新楹联,让我等眼睛一亮:
回首同窗岁月
再叙昔日友情
横批是“欢聚金陵”
和阿妹分别整整51年了,虽然精气神依旧,但毕竟年届古稀,最让我意外的是,即便是跟我们闲聊,阿妹也是一口南京话,而另一位同窗盛秀娟,则是一口四川话。
若是贺知章再世,他也会惊叹:“乡音未改鬓毛衰”应该改成“乡音已改鬓毛衰”了!
阿妹家墙上的全家福让我们注目。左一是儿子赵文华,左二为儿媳,左四为孙女。右一是女婿,右二是女儿,男孩是外甥。其女儿的容貌和当年高中的阿妹十分相像哟!
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家庭!
在阿妹家午餐之后,便入住附近的公寓式酒店,稍事休息,便上了两辆商务车,直奔南京阅江楼(此行的第一个景点)而去。
阅江楼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
说起阅江楼的历史,倒是有点儿戏剧性。
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建楼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从停建到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时间跨度竟然达到600多年!阅江楼“有记无楼”的历史也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
今日登上阅江楼,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豪华气派,据说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但是由于新建,故闻不出历史的气息。
我感兴趣的是,在阅江楼上能俯瞰浩浩长江,还有1967年建成的长江大桥。当年正值文革高潮,宣传轰轰烈烈。第一座长江大桥建在武汉,这是长江第二桥,现在,长江的桥梁大概有二三十座了吧!
以下照片忠实记录了2015年5月12日晨6:19分离开家门 →
下午3:13分在孙中山观江亭的全过程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