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用佳能自拍的照片之一【玩自拍多了,效果也渐入佳境】

题图二:10分钟后,来了一群游人,为我留影几幅,此乃一

众看官知道,外出旅游,我喜欢摄影,也喜欢留影。此乃国人“到此一游”传统理念传承吧。你拍摄了许多风景照片,旁人心中生疑:这风景照是你拍的还是别人拍的呢?人往景点一站,到此一游,即立此存照哉。我有不少驴友,善摄影,却从不照自己。见景不见人,为啥?→
至今我不解也。
今日,由于执着,好不容易走了一段回头路,才寻到了阔别七年的“浮玉”,横拍竖拍,就是没人为我留影,和“浮玉”合影,乃焦山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呀。
走投无路之际,忽然发现路旁的一排白色护栏,且护栏的顶端是平平的,可以置放相机,玩玩自拍。每次出游,携带两只相机,一大一小。今日用的是小相机,小相机置放在护栏小平台不易站稳。于是,取出大相机,连拍三幅自拍,感觉满意。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由于去年国庆更换了新的惠普电脑,弃用了原先的WINDOW
XP,而升级到了WINDOW 7
(旗舰版),须知,这个升级何等重要,以前拍的照片若是竖拍的,存入电脑后,必须把一张张竖拍的照片手动翻转,费时甚多,现在不用了,相机照片入电脑就自动翻转好了。WINDOW
7 (旗舰版)的另一只能优势,回家后我彻底服了 --
在“浮玉”题刻前临时用大相机拍摄的几幅“浮玉”照片,回家之后,把大小相机的1420幅照片先后存入电脑同一文件之中,电脑竟自动按时间将三幅大相机自拍的“浮玉”照按照日期时间自动插入1420幅照片之中!让人叫绝!电脑,电脑,真有脑啊!
自拍之后,心仍有不甘。独逛江边之摩崖石刻,试着等候“后来人”,又拍摄了几幅石刻照,天不负我,不久,果然来了一帮子游人。于是,我请他们为我拍摄与“浮玉”合影照。一幅又一幅。如此这般,直至满意。
若问为何对“浮玉”二字如此情有独钟。请看我的《英语人生》中的一个段落:
我们这样第一次登上焦山!
焦山有无数摩崖石刻,其中一块尤美,上书斗大二字:浮玉。这两个字对焦山的景致作了最凝练的概括。隔岸望焦山,不就像一块浮在江面上的碧玉吗?
1995年国庆长假,我携妻女重游焦山。女儿在过江的轮渡上,迎着江风,轻诵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望滔滔江水,我心绪难平。妻女知道我第一次游焦山的故事。弃舟登岸,我们便径直来到“浮玉”二字前。
数十年的风雨剥蚀,“浮玉”二字,一如当年,秀美稳厚。
女儿紧贴着“浮玉”二字留影。镜头中的女儿,已经22岁,比我第一次上焦山时,大了12岁!我执相机的手,有些颤抖。女知吾心,她依然保持着可掬的笑容(knowing
smile),轻声说,“老爸,慢慢按快门,别太激动了。”
爱大自然吧!----
古往今来,多少学者有感于自己经历和成就,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吁(appeal)。
罗丹在其《艺术论》竭力倡导人们“努力去感知大自然的美”!要人们“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