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个邂逅

题记一
旅途之邂逅,如雨后彩虹,彩虹为雨增彩,而邂逅则为旅途添色。
题记二
2014年的流行语之一:有钱就是任性。说到旅游,似乎可以说:独游就是任性。
--------------------------------------------
2014年12月3日,杭州闲住之第三日,在虎跑待了五个小时之后,乘坐公交到苏堤,先入太子湾,再入花港,在花港周游一圈,出大门。
花港观鱼的大门外一片绚烂秋色,我请一位正“赋闲”一旁的导游为我拍照,我则举起她的导游旗,当起了临时导游。于是,有了以下照片。

此时此刻,我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向左转,走苏堤,看看苏堤秋色;要么向右转,到南山路,上公交车进城,至湖滨一公园下。
究竟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一个问题。因为独游,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根本无需听别人的意见,无需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
一早出客栈,马不停蹄,但就此刻的游兴及体力而言,我想左转,走一趟苏堤 → 曲院风荷 → 岳庙大门外的七路车 → 湖滨 →
杭州酒家。况且,眼前的景色更富吸引力:左转,走苏堤。你看:

假如有驴友们在侧,假如驴友们选择右转,我也会同意。如此这般,“善解人意”的次数多了,心中便易生积郁 →
何必呢?何苦呢?
独游,想去哪儿就去那儿,要慢就慢,说停就停,秋色满堤,随心而游,享受叠加也。

走苏堤,除了沿大道直行,还可拐入湖畔小道,望小岛,观衰柳,看游船,亦为一乐。

春日来苏堤,发现“苏堤春晓”徒有虚名,误导了多少游人啊!如今,赏春到太子湾才对头,“太子湾春晓”才对头(仿四川话)。而今日来此赏秋倒是心满意足,你看:红叶处处。

-- 毛老师!
忽闻女子叫我的声音,我并不在意,这里是苏堤,不是上海。
--
毛老师,毛老师!(叫声又起,更响)
循声望去,发现一位骑车白衣美女,笑盈盈,下车,推车朝我走来。
--
对不起,我不认识你。(我回应,有点怯怯)
--
你不认识我,我认识你呀。(美女笑得很甜的样子)
见我仍然愣着,她便自我介绍起来。
--
你到我们学校来讲学,我听讲的学生之一呀。
-- 退休之前,我讲过学的学校全国有七八十个,记不起了。
-- 2006年你在华东理工大学来讲学......。
--
是的,我曾应邀到华东理工大学讲过学。
--
你是外语系的学生?
--
不,我是学应用化学,也就是精细化工的,但对英语特有兴趣,那天就来旁听了。
--
那天我讲了啥,已经想不起来了。(我对美女说)
--
你想考考我?(美女竟然这么敏感,让我意外)
--
不,不,没有考你的意思。(心里仍有点怯怯)
--
你那天的讲学精彩极了。我在华东理工四年,最难忘的就是你的讲学。你是从我们学校的一条路名讲起的。
--
想起来了,进入你们大学的大门,就是一条“攀登路”。我的讲学从“攀登路”的路名讲起......。
美女的提示,让我顿悟,七八年前的旧事变得鲜活。
--
我不欣赏这个路名,还引用了谁的语录?
--
孔夫子!
--
对,对。你的记性真好!(我夸她一句)
--
不是我记性好,凡是那一天听了你讲学的,都会记得,都会记忆终生哦。
--
哦,这么灵?
--
是啊。孔子问四个学生,他们的志向是什么。前面三个都胸怀大志,要干一番事业,第四个就是说要要游泳,洗澡,吹吹春风,唱着歌,开心回家。结果,出乎意料,受到孔夫子点赞的,不是前面三个,而是第四个!因为意外,因为你讲得生动,我们印象太深了。
--
那一天我也是临时起意,见到你们校内的“攀登路”路名,临时发挥了一下。不过,说实话。我并不主张“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学苦读,不主张老是以“攀登,攀登,登”作为励志劝言!
--
第四个学生叫曾皙吧?(美女睁大眼睛问)
--
对,没错。曾皙对孔子说了啥?
--
原话想不起来了,大意就是:游泳啊,洗澡啊,唱歌啊。
--
记性还行。告诉你吧,曾皙对老是说的原话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哎哟哟,毛老师,你的记性真好。到底是教授,是博导!
--
这跟教授博导没啥关系,因为我喜欢这句话,把这句话当做人生的座右铭了。(我老老实实告诉美女)
--
毛老师,你不知道,听了你的讲学之后,我们寝室卧谈会谈起这件事,还想建议学校改一改这条路名呢?
--
不必,不必。我只是借题发挥而已。
后来的交谈,让我知道,2010年大学毕业之后,美女到杭州来工作了。今天因为心里有点儿烦闷,一个人骑车逛苏堤了。
--
毛老师,怎么今天会在苏堤遇到你?
--
在杭州玩了一天,现在走走苏堤,看看秋色,正“咏而归”哩。
--
又是一个“咏而归”!妙极了。毛老师晚上我请你吃饭吧?(美女双目射出热切)
--
不,不,不,晚上我有一个饭局。(我随口编造了一句)
--
毛老师一定是桃李满天下啊。
--
明天,我陪你玩杭州,再请你吃饭。
--
不必了,今晚就要回上海去了。(我又脱口而出)
--
你的自行车借我一用,你为我拍摄一幅骑车苏堤的照片吧。(我的兴趣在留影苏堤)
--
好啊!
回放一看,并不满意,因为自行车座垫太低。
--
来来来,别动,毛老师,我跟你合影一幅吧。
美女非常机灵,把相机递给路人,她跳到我的身后,于是,有了下幅苏堤合影。
此时,已近下午四点。匆匆和美女握别,也没问她姓甚名谁。

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那段话全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话现代汉语的译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虽说大点,但不要因此妨碍你们发表意见。平日你们总说‘没人知道我呀’,那么倘若现在有人知道你们,你们能干些什么呢?”子路急忙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侵,内有饥荒,这样的国家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我能让人民勇敢,而且明白一些道理。”孔子听完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有(求):“你的意思呢?”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假如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我可以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之类的事情,那就等贤达君子了。”孔子又问公西华(赤):“你呢?”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就能胜任,不过可以试着学学。宗庙祭祀,或者会盟他国等事,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担当一个司仪的角色。”孔子这时转身问曾皙(点):“那么你呢?”正在鼓瑟的曾皙收住曲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一边,站起来说:“我的想法跟他们几位有所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在晚春之际,春服也做好了,邀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儿,在沂水游一游,洗洗澡,然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完,长叹一声说:“我赞同你呀!”
附带说明:
沂水在山东曲阜县南,有温泉流入,所以晚春即可游浴。舞雩地则是原来鲁国求雨之地,有祭坛和树木,凉爽可人。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不同,似乎每况愈下,但孔子赞叹曾皙的想法,可见与其入乎其内为名缰利锁所累,不如出乎其外而自由自在。这也正是《论语·述而第七》孔子的志向:“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5年1月3日阳光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