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忆旧【36】:20年前与学生一席谈【5月4日夜】
(2014-05-04 20:08:11)
标签:
20年前和学生一席谈 |
分类: 春夜忆旧 |
1994年6月,因我的居住地离闵行校园比较近,系主任Z请我到学生寝室去找一姓Q的山西籍的女孩,找Q谈一次话,动员她毕业后留校执教。
1964年考入复旦大学时,“留校”,是对莘莘学子的最高奖赏。记得外文系的党总支书记袁晚禾在读了我的汉语写作课的“作文本”之后,曾经鼓励我:你要好好读书,争取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我的“复旦梦”从此默默地在心中点燃。不幸,一场文革,破了我的“复旦好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994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竟无人愿意留校工作。成绩上乘的学生,进入公司或外企,其月薪在3000到5000元之间。我猜想,系领导之所以相中这位山西女孩小Q,是因为她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因此,估计Q被外面公司相中的可能性较小。
奉命前往,不敢懈怠。为了获得成功,我事先还进行了“备课”,打了份“腹稿”(draft worked out in one's mind)。
进入Q的寝室之前,须先向女生宿舍的管门老太说明来意。老太一双眼睛非常警惕,上下反复打量着我。久久不发声,为了化烦为简,我向老太出示了工作证(employee's card)。上得楼去,敲202室的门三记,不见回音,正欲悻然离去。室内有了回声,继而,门开了一条小缝,缝中露出Q的笑脸,同时逸出廉价香水的气味。进得室内,满室凌乱,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坐下。Q连忙用抹布将一张潮湿的凳子擦净,水渍未干,我便坐下。
于是,单刀直入(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和我的学生小Q作以下谈话:
我:小Q,你知道我今天来找你有什么事吗?
Q:知道。你来做我的工作,请我留校任教。
我:对。我受英语系Z主任的委托,和你谈话。你知道,系里眼下师资奇缺,你又是本系培养的,所以,想请你看在母校的面子上,看在我们老师的面子上,能够考虑我们的要求,请你留校工作,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留校工作以后,你还可以先读在职硕士,再读在职博士。另外,还可能有出国进修的机会,等等。
Q(异常冷静):毛老师,你说的全部是事实。但是,我想问你两个问题。
我(Q还要过个把月的时间才能离校,严格讲来,我现在还是小Q的老师,但是,我仿佛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好似已经发生了某些错位,无论口吻,措辞,还是神色,我感觉处在下风,处在被问,被理解,被宽容的地位):什么问题呀?
Q:我家在山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你生活在大都市,对国家级的贫困县大概没有什么印象吧?
我(头脑有点发晕,有些答非所问):我曾经在浙江一个海岛工作过很多年。
Q(循循善诱):毛老师,你错了。浙江没有国家级贫困县。浙江最贫困的县,到了俺山西,也是富得流油的县。我们老家,人均年收入,你猜多少钱?
我(尽量往低说):1000元左右吧。
Q(神情如同老师见学生答错了题目一样):哪有那么多!说实在的,300元左右。我马上要毕业了,老爸老妈正扳手指,计算我往家里寄钱的日子。假如留校,我的月薪多少?
我(因一直在回答Q的问题,脑力有些不济):对不起,我不是很清楚。
Q(精神非常振作):那么,你说说,你现在的月薪是多少?
我(好像已经是第5个问题了):大约四百多吧。
Q(恍然):那就不难计算我的月薪了!我留校教书,总拿不到你这个数字吧。
我(看来,平时我太低估学生的处世能力和计算能力了,上课时,眼前这个总是坐在角落里,呐口少言,甚至有点呆头呆脑的小Q,想不到,今日有如此精彩亮相!):是。
Q(眼睛突然一亮):毛老师。我实话告诉你吧,我现在联系了三家公司,你知道答应给我最低月薪的一家,开价多少?
我(又是一个问题!我一边琢磨“开价”二字的选词是否妥当,一边心不在焉地作答):不知道。
Q(眉开眼笑):2800元。
我(略惊):那么多?
Q(几分有控制的得意):这还是税后工资(take-home pay)呢。
我(“税后工资”,又是一个新名词!我的月薪还远未达到享受扣除所得税的标准):哟……
Q(突然提高声调):咦,毛老师,你的女儿不也是今年大学毕业吗?她是不是愿意留校教书?
我(理亏的感觉开始爬上心头):对,我女儿跟你同届。学校也曾经要求她留校,或者直升硕士研究生,她,没有同意。
Q(几分扬扬得意):毛老师,你是老实人,实话实说。你怎么就不想一想,你女儿为什么不愿意留校?
我(已经记不起这是小Q问我的第几个问题。此刻,我已经没了刚来时的那股做小Q思想工作的底气和锋芒,想尽早结束我们的谈话):……
Q:对不起,毛老师,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
我(此刻,我才发现,继续再在这个房间待下去,形势将对我越来越不利,形势将发生更大的逆转。急忙起身):好,我走了。
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正欲拉门把,Q突然叫了一声:毛老师,你过来。
虽然,自进门以来,小Q仍叫我“毛老师”,口口声声,真心诚意,但是,一席谈话下来,心中“老师”之感觉已所剩无几。听小Q唤我,我仍服服帖帖地返身回去。
Q:毛老师,请你再坐一会儿。
我(遵命):什么事情?
Q:你原来在公司的月薪是多少?
我(不愿明言):比现在多。
Q(目光明亮、美丽而又有点逼人):多多少?
我(我仍不愿明言,并急欲离去):反正要翻几个跟头吧。小Q,还有别的啥问题吗?
Q(就像老师劝解学生一样,善解人意,语调亲切):毛老师,你教书教得好,有口皆碑。你的英语也好,有口皆碑。但是,我和我同寝室的人在晚上熄灯之后的“卧谈会”上,经常议论你。这个世界上,别人都正忙不迭地下海挣钱,你怎么就爬上岸来了呢?有一家公司向我打听老师的情况,他们想请几个有水平的老师到当翻译。月薪,开了天价,我想介绍你到这家公司去,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我(形势果然逆转!我笑,我苦笑。此刻,遗憾的是,我看不到自己的脸部表情,此刻毛荣贵的脸部表情一定非常奇特、奇妙、奇怪!因为,我从小Q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想见。我奉命前来,意在劝小Q不要下海,要留校,到头来,是Q劝我离校,再下海!):好了,好了。小Q,我非常理解你的美意,谢谢!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结束吧。
Q(浪声大笑):毛老师,你说错话了!
我(突然有所意识):错了!错了!小Q,毛老师上课说惯了,对不起,今天我们谈话到这里结束吧。
说罢,我便匆匆告辞,开门下楼。守门老太,再次用她怀疑的眼光打量我,我步履更急,老太的眼光更增添疑惑。终于,我走出女生宿舍的大门!忽然,远远地听见小Q在后面嚷嚷:毛老师,你好好考虑一下,决定之后,再来找我。那是家大公司,他们求贤若渴…….
此次谈话,给我新的启示(enlightenment):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型的,或者说是束缚型的。特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在课堂以外的世界,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往往能够一展自己的潜才和潜能,让教师见识其“峥嵘”。所以多少年来,我常吃惊于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蜷缩教室一隅,甚至言辞木讷者,在离校之后的若干年,其灿烂的事业和成就会还老师一份惊喜!
202室的谈话,不仅让我了解了当时人才市场的真实“行情”(market),而且,小Q在和我的谈话中的表现,也让我刮目相看!
1964年考入复旦大学时,“留校”,是对莘莘学子的最高奖赏。记得外文系的党总支书记袁晚禾在读了我的汉语写作课的“作文本”之后,曾经鼓励我:你要好好读书,争取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我的“复旦梦”从此默默地在心中点燃。不幸,一场文革,破了我的“复旦好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994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竟无人愿意留校工作。成绩上乘的学生,进入公司或外企,其月薪在3000到5000元之间。我猜想,系领导之所以相中这位山西女孩小Q,是因为她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因此,估计Q被外面公司相中的可能性较小。
奉命前往,不敢懈怠。为了获得成功,我事先还进行了“备课”,打了份“腹稿”(draft worked out in one's mind)。
进入Q的寝室之前,须先向女生宿舍的管门老太说明来意。老太一双眼睛非常警惕,上下反复打量着我。久久不发声,为了化烦为简,我向老太出示了工作证(employee's card)。上得楼去,敲202室的门三记,不见回音,正欲悻然离去。室内有了回声,继而,门开了一条小缝,缝中露出Q的笑脸,同时逸出廉价香水的气味。进得室内,满室凌乱,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坐下。Q连忙用抹布将一张潮湿的凳子擦净,水渍未干,我便坐下。
于是,单刀直入(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和我的学生小Q作以下谈话:
我:小Q,你知道我今天来找你有什么事吗?
Q:知道。你来做我的工作,请我留校任教。
我:对。我受英语系Z主任的委托,和你谈话。你知道,系里眼下师资奇缺,你又是本系培养的,所以,想请你看在母校的面子上,看在我们老师的面子上,能够考虑我们的要求,请你留校工作,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留校工作以后,你还可以先读在职硕士,再读在职博士。另外,还可能有出国进修的机会,等等。
Q(异常冷静):毛老师,你说的全部是事实。但是,我想问你两个问题。
我(Q还要过个把月的时间才能离校,严格讲来,我现在还是小Q的老师,但是,我仿佛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好似已经发生了某些错位,无论口吻,措辞,还是神色,我感觉处在下风,处在被问,被理解,被宽容的地位):什么问题呀?
Q:我家在山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你生活在大都市,对国家级的贫困县大概没有什么印象吧?
我(头脑有点发晕,有些答非所问):我曾经在浙江一个海岛工作过很多年。
Q(循循善诱):毛老师,你错了。浙江没有国家级贫困县。浙江最贫困的县,到了俺山西,也是富得流油的县。我们老家,人均年收入,你猜多少钱?
我(尽量往低说):1000元左右吧。
Q(神情如同老师见学生答错了题目一样):哪有那么多!说实在的,300元左右。我马上要毕业了,老爸老妈正扳手指,计算我往家里寄钱的日子。假如留校,我的月薪多少?
我(因一直在回答Q的问题,脑力有些不济):对不起,我不是很清楚。
Q(精神非常振作):那么,你说说,你现在的月薪是多少?
我(好像已经是第5个问题了):大约四百多吧。
Q(恍然):那就不难计算我的月薪了!我留校教书,总拿不到你这个数字吧。
我(看来,平时我太低估学生的处世能力和计算能力了,上课时,眼前这个总是坐在角落里,呐口少言,甚至有点呆头呆脑的小Q,想不到,今日有如此精彩亮相!):是。
Q(眼睛突然一亮):毛老师。我实话告诉你吧,我现在联系了三家公司,你知道答应给我最低月薪的一家,开价多少?
我(又是一个问题!我一边琢磨“开价”二字的选词是否妥当,一边心不在焉地作答):不知道。
Q(眉开眼笑):2800元。
我(略惊):那么多?
Q(几分有控制的得意):这还是税后工资(take-home pay)呢。
我(“税后工资”,又是一个新名词!我的月薪还远未达到享受扣除所得税的标准):哟……
Q(突然提高声调):咦,毛老师,你的女儿不也是今年大学毕业吗?她是不是愿意留校教书?
我(理亏的感觉开始爬上心头):对,我女儿跟你同届。学校也曾经要求她留校,或者直升硕士研究生,她,没有同意。
Q(几分扬扬得意):毛老师,你是老实人,实话实说。你怎么就不想一想,你女儿为什么不愿意留校?
我(已经记不起这是小Q问我的第几个问题。此刻,我已经没了刚来时的那股做小Q思想工作的底气和锋芒,想尽早结束我们的谈话):……
Q:对不起,毛老师,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
我(此刻,我才发现,继续再在这个房间待下去,形势将对我越来越不利,形势将发生更大的逆转。急忙起身):好,我走了。
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正欲拉门把,Q突然叫了一声:毛老师,你过来。
虽然,自进门以来,小Q仍叫我“毛老师”,口口声声,真心诚意,但是,一席谈话下来,心中“老师”之感觉已所剩无几。听小Q唤我,我仍服服帖帖地返身回去。
Q:毛老师,请你再坐一会儿。
我(遵命):什么事情?
Q:你原来在公司的月薪是多少?
我(不愿明言):比现在多。
Q(目光明亮、美丽而又有点逼人):多多少?
我(我仍不愿明言,并急欲离去):反正要翻几个跟头吧。小Q,还有别的啥问题吗?
Q(就像老师劝解学生一样,善解人意,语调亲切):毛老师,你教书教得好,有口皆碑。你的英语也好,有口皆碑。但是,我和我同寝室的人在晚上熄灯之后的“卧谈会”上,经常议论你。这个世界上,别人都正忙不迭地下海挣钱,你怎么就爬上岸来了呢?有一家公司向我打听老师的情况,他们想请几个有水平的老师到当翻译。月薪,开了天价,我想介绍你到这家公司去,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我(形势果然逆转!我笑,我苦笑。此刻,遗憾的是,我看不到自己的脸部表情,此刻毛荣贵的脸部表情一定非常奇特、奇妙、奇怪!因为,我从小Q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想见。我奉命前来,意在劝小Q不要下海,要留校,到头来,是Q劝我离校,再下海!):好了,好了。小Q,我非常理解你的美意,谢谢!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结束吧。
Q(浪声大笑):毛老师,你说错话了!
我(突然有所意识):错了!错了!小Q,毛老师上课说惯了,对不起,今天我们谈话到这里结束吧。
说罢,我便匆匆告辞,开门下楼。守门老太,再次用她怀疑的眼光打量我,我步履更急,老太的眼光更增添疑惑。终于,我走出女生宿舍的大门!忽然,远远地听见小Q在后面嚷嚷:毛老师,你好好考虑一下,决定之后,再来找我。那是家大公司,他们求贤若渴…….
此次谈话,给我新的启示(enlightenment):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型的,或者说是束缚型的。特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在课堂以外的世界,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往往能够一展自己的潜才和潜能,让教师见识其“峥嵘”。所以多少年来,我常吃惊于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蜷缩教室一隅,甚至言辞木讷者,在离校之后的若干年,其灿烂的事业和成就会还老师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