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中轴线”,人在画中,能体味三潭印月的迷人景观。
昔日的放生池,成了今日的湖中湖!
置身三潭印月,美景目不暇接! -- 曲桥、亭子、垂柳、楹联、环堤、湖外湖、湖中湖、游船、游客 ……。
三潭印月的湖中湖之美,非别处能见!且不说,夏日盛开的睡莲,争奇斗艳于绿叶之上,且不说湖中的游鱼,嬉戏沉浮于碧波之间,风和日丽之日,放眼如镜的湖面,也能享受到此刻,无论行走于南北的“中轴线”,还是行走于东西的堤坝,都能发现陆上的树、亭、桥、人,乃至天上的云朵,皆形成湖中倒影,这种“对称美”,绝非别处能见!
一年四季,四时风光不一。
春天岸柳泛绿,柔软的柳枝在春风中舞动,倒映湖中,能把湖水染绿;
夏日睡莲盛开,莲花与莲花间鱼儿在游动,热风拂面,也有凉意丝丝;
秋日天高云淡,浩渺湖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白色船篷孤鹜齐飞!
冬日万木凋零,漫步环堤,暗香阵阵,回眸之间,忽见一树腊梅盛开!
一日之内,阴晴之间,三潭印月的景色在变幻中展示其大美。
有人认为,三潭印月最能体味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意;
窃以为,夕阳西下时分,桔红色的余晖洒向西湖的山山水水,此刻最美。此时不妨改写一句古文名句写描写眼前的景色:长烟一空,余晖千里,浮光跃金……此乐何极!
尤其是伫立“我心相印亭”,船儿,朝东划去,回归湖滨码头,鸟儿,开始黄昏时分的空中捕食,回旋飞翔,月儿,渐渐升起,开始露脸于东边的天空;辛劳了一日的人们,活泼了一日的自然界,开始归于平静,就连湖畔灌木丛中的小松鼠也从大樟树上爬下,不知钻到藏在哪儿的巢穴!热闹了一日的“我心相印亭”,开始平静,两旁的小店铺,也没有了吆喝。
此刻,我乘坐最后一班回湖滨的码头,上了船,还不断回眸,看夕阳在西边天际留下最后一抹淡淡的红云。湖滨一带的万家灯火正在点燃!--
此时此刻,坐忘人世也。
述及三潭印月的景观,自然不能忘记岛上的楹联。三潭印月的楹联总计有30多对。在先贤祠为邻的一座廊亭的匾额上写着“青山如髻”四字。髻者,女子梳在头顶上的发结也。这个比喻倒也心裁别出。据说,此喻借自宋朝魏了翁的诗歌《和李校书沐川三绝》的首句“静看青山簇髻鬟”。
如果说“青山如髻”,让游客略生距离感,那么,其大门左右的对联则让人喜欢,娓娓道来,亲切有加。
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
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
作对联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老人,湖南衡阳人。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水师提督,兵部尚书。行伍出身的彭玉麟能写出如此文绉绉却又朴实无华的对联,令人叫绝。

三潭印月的曲桥上有一座亭子,命名为“亭亭亭”。别致的亭名,有人解释说,取自明代诗人聂大年“塔影亭亭引碧流”的诗句;
另一说,第一个“亭”是取亭子的意思,是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中间的“亭”取其休息的意思,是动词;第三个“亭”是取其亭亭玉立的意思是形容词。
我的几个友人各有各的诠释:
其一,亭亭玉立之亭;
其二,此亭,真如亭亭玉立之人;
其三,见亭了吗?--
让我们停一停;
其四,停停停,在这儿坐一坐,看一看;
…………
也许,你还能想出更多!
游客亦景。在三潭印月,坐看南来北往的游客的最佳地点有两个。
一是在“我心相印亭”。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身边还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这位女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元纸币。
--
你看,这是什么?(女子问)
--
这不是一元钱的纸币吗?
--
你在仔细看看,上面的图画。
--
哦,画了三个小宝塔呀。(男孩不经意地答)
--
对啊,是小宝塔,你再看看前面……。
--
咦!(男孩打断了女子的话)哦,就是前面水上的三个塔呀!
--
对了,正是!三潭印月的三个潭,就是指这三个石塔。
--
哦,没想到,这三个石塔,名气真大,还上了人民币呢!
男孩手执1999年版的一元纸币,目光在纸币和湖中三塔间移动,面呈喜色。
--
姑姑,你真伟大,今天出来游玩,你就说要考一下我,原来就是考这个吧!
--
哈-哈-哈!姑姑一辈子也没被人说过伟大哟!一个初中毕业生,咋能跟伟大挂上号哩!
--
姑姑,你放心,以后我一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好好学习,做一个有心人!
感人的一幕!打听之下,方知女子在杭州打工,侄儿所在地的学校因甲流感而提前放暑假,就来到了父母和姑姑打工的杭州来。今天姑姑休息,就带领侄儿来三潭印月游玩。
--
你对侄子教育有方哦。
--
没办法,我对自己的儿子,对我侄子的教育真的上心。你看,他父母和我自己缺少文化,干力气活,累得要死要活,也挣不了几个钱,下一代要翻身,一定要有文化。所以,我们全家下了决心,把下一代教育好。
二是在碑亭内。
6月25日中午,一群游客跟着举着小旗的导游来到亭内。
由北往南,游客随导游来到乾隆碑刻的南面。
--
各位,你们看,这边的“三潭印月”四个字,涂了红颜色。请问,它的背面也有同样的“三潭印月”四个字,那四个字涂了什么颜色呀?
这个问题一提出,游客面面相觑,就连坐在横木上的我,也一时答不上来!
--
也是红色的吧?(一位成年游客答)
--
不,反面涂的是白色!(一个小女孩答)
--
对,就是白色的!这个小女孩要表扬!
--
哈哈哈……!
接着导游又说了句:出来旅游,可要好好用我们的眼睛哟!
一群游客,跟着导游走远了。我独坐亭内,竟然心情一下子难以平静下来。想起了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
The panorama
of color and action which fills the world is taken for granted. It
is human, perhaps, to appreciate little that which we have and to
long for that which we have not, but it is a great pity that in the
world of light the gift of sight is used only as a mere convenience
rather than as a means of adding fullness to
life.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视力正常者却认为世界本该如此。这也许就是人之常情 --
已得手的,不知珍惜;未得手的,一味渴求。但是,在这个光明世界里,天赋的视力,仅仅被用来行生活之便,而非用来为生活锦上添花,多大的遗憾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