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欲养而亲不在(2/11)(1月30日窗外仍见白哦)

(2008-01-30 07:33:00)
标签:

子欲养而亲不在

情感

分类: 断想不断
子欲养而亲不在(2/11)
题记:每年元旦到春节这段日子,对我这个六旬老者而言,乃辞旧迎新之时,潸然怀旧之日 - 忆镇江苦难的童年,叹“子欲养而亲不在”!- 和泪而成。

   

    家道虽贫,家教(family education)却不贫。常挂在母亲嘴上的话是:穷,但不能丧志。

    母亲的泪,让我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甚至在别的孩子吃东西时,我也主动避开,路过大西路的食品店,我也不会再扭头去看。路过食品店橱窗,目不旁鹜的习惯,甚至一直延续至今呢!

    令我暗惊的是,半个世纪过去,这家食品店还顽强地开着。不过,店门装修一新,门外高悬着的广告上面写着“宫廷桃酥”四个大字。紧挨食品店的,是文具店。在镇江读到小学五年级,我们从没有用过标准练习本,为了省钱,母亲总到这家文具店买大张的白纸,自制练习本。母亲在裁好的白纸上划线打格,再用彩色的旧年画作封面,最后用针线缝上。自制的练习本,美观又实用。有的同学甚至愿意用标准练习本换我的“土练习本”。

    回忆,伴我而行。

    从大西路折入山巷,来到寿康里5号。这里是我们的出生地(homeplace)。寿康里,你的旧貌并没有换新颜(take on new looks)。

    1951年1月,年关已近。门外,爆竹声声,刺鼻而又好闻的火药味从门缝钻入,从窗隙飘进。在连吃了几顿稀粥(gruel)之后,家里终于断炊!油灯昏暗的家,不时弥漫着邻居烧饭做菜的香气。母亲走到我跟前,弯下身子,一字字、很安详、很清晰地问:跟妈妈出去讨饭,好吗?

    5岁的我,已经完全明白“讨饭”的意思。解放初期的镇江,“叫花子”(beggars),是街市一景,他们出没穷街陋巷,挨家挨户地乞讨。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常从我家门前鱼贯而过。

    我答:好,走得远一点,让他们看不到。【注:我长大后,母亲经常提起我的这个回答。】

    人心,总藏着最早,同时也是最深的记忆。我的这个记忆是:我生在穷人家里。

    随母亲出门去当“叫花子”,幼年的我,并不突然,并不意外。与其饿死,不如乞讨。---- 这也许是我一生最早学会的逻辑推理(reasoning)。没有想到的只是,这么快,我也要加入“叫花子”的行列。

    平日乐观的母亲,一脸戚容!

    冬天,天色早暗。母亲收拾了竹篮和碗,搀住我的小手,吹灭油灯,准备出门。不早不迟,偏在这时,对门的梁姓街坊,推门而入。她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黑面”【注:当时镇江有质量低下、颜色微黑的廉价面粉卖,俗称“黑面”。我们家常用这种面粉做面条或面疙瘩吃】梁家阿姨,见我们手提竹篮,先是一愣,接着,急切地说:“快,吃吧,趁热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