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新加坡博士问(7月31日午休后火烧上海时)

(2007-07-31 14:17:15)
标签:

答新加坡博士问

X教授:您好!

    我是NQ,我是在新加坡致函给您。我是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一名讲师。我在学院教授中英文翻译。我在找寻翻译教学的资料时,偶尔发现了您的翻译茶座系列。很少有书让我看时欲罢不能,读后余香满口到的地步了。所以仰慕已久,但迟至今日才有机会提笔。不过,也是怀有小小目的而来,如能在百忙之中,不吝赐教,当深感荣幸。

    我现在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攻读应用语言学博士,我的研究方向是篇章分析。用的是当今流行的,由Halliday 功能语法衍生的Apprisal Theory (also called evaluation theory) invented and develop by Jim Martin and Peter White 做我研究的理论框架。 我在你的丛书的一章中,发现了您把语篇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中。我对此很感兴趣。也想把我的研究方向朝这一方向靠拢。

    X答:邮件收到。刚从杭州度假回沪,忙,迟复为歉。

    你读的所谓翻译茶座系列丛书,非我主要作品。我的翻译著作有:翻译美学。

    同时,我的两册教材 – 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为全国30余所大学选作教材。最近修订再版。

     我个人觉得,就理论研究理论,出路何在?意义何在?乐趣何在?

    2000年中山大学召开一次语篇与翻译的国际会议,只谈语篇,而不谈翻译,结果,遭与会者抵制。

    国内的翻译理论研究似乎已经进入纯理论的死胡同。我另发我写的一篇前言给你。

     比如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情态动词的使用是不是等值?会不会随文化不同,语气高低有所调整?不知道您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具体研究?或对语篇分析理论在翻译学上的应用有没有什么建议?

    X答:一般不说语气高低,我们只说“口吻”。我在中国翻译发表的“翻译最难是口吻”,因有创意而广受关注。

    我急切等待您的回音!

    NQ

    又及:方便得到你的联络电话吗?方便的时候可以电话向您请教!

    Best regard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