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城中村(散文)

(2009-01-29 01:23:08)
标签:

原创

文化

分类: 行云流水

又到城中村(散文)

 

(图/网络  文学原创/白衣书生)

 

(谨谢绵阳作家胡正荣对此文予以指正)

 

  我刚回来,是因为去了趟不远的三里村。尽管叫村,却多年来一直是个城中村,还是近两年村改居时,才变成居委会的。之所以去,是因为我的老同学清文的家在那里。说是不远,是因为我只需走出成绵路,顺着剑南路一路走去,经过两处红绿灯后,再走不到一百米,向右一拐,便到了他家所在的社区。整个算起来,似乎不出一公里。尽管如此,当与他随行的一位堂兄遇了我,还是既热情又惊讶地说:“你应该有十年没过来了吧?”乍听他这么一说,我的惊讶并不比他少,回头一算,应该只有五六年吧!只是那次我去,并没有遇到他罢了。半个月前我还去过一次,只是虽然进了社区,却并没有进清文家里去,所以不能算数。那次去,是和朋友们一起去接清文的妻子,大家一起开车去三台县的芦溪镇吃大盘烧鸡公。据说,芦溪烧鸡公已是一道小有名气的特色佳肴,口味不错,长期有着不少外地拥去的食客。

  今天傍晚时,我在电脑前坐了老半天后,便忽然想出去走走。在寒风里走了半条街后,我便摘下手套,拿起手机起好朋友们打起了电话,结果都在忙着到处吃年饭。于是,我便信步走去,顺便看了看那些凋零的街道上已经开门营业的店铺。原本想记些店名下来,到最后却一个也没记住。经过了一座天桥,又经过金柱园的地下通道,片刻之间便到了清文家所在的社区。他如约前来接住了我,先是回家去合上开关,让在墙外高悬的红灯笼亮起来,然后就带着我回头穿过马路,去了他父母家里。于是,我们便坐在桌边,好好地聊了一回。他的家人,和我都很熟悉。这还是从我和清文初中同学时就开始的。那时,他家还住在他父母现在住的这个居民点上,是幢临街的长条形的陈旧住宅楼。记得那时,他奶奶年事已高,眼睛也很不好使,只要见有人去找清文玩,便会很不高兴,问话之间也毫不客气,但只要一听是我去,便会立即变得非常热情。事实上,不只在清文家才是如此,我到很多同学家里去,都能受到这般礼遇。据说,这是由于我既懂事又礼貌的缘故。后来,清文他们搬了新家,多少年过去了,他的家人对我的态度依是无改。在他奶奶后来离世时,我还和清文的家人们一道,在个山头上叩了大半夜的响头。我虽然并不迷信,但对他奶奶却满怀感激。或许,一直以来,在我的成长路上,我对每个给予赏识和关怀的人,都是这么满怀感激之情,朴实而诚挚。

  从清文家告别了出来,他把我送到街边。于是,我便在寒冷的夜风中,闲散悠然地向家走去。今天是我在这冬第一次戴上厚实的手套,让我的手,不用揣在怀里,也是那般暖和。回到家已十点多了,然而我却一改往日的早睡,将这到城中村去走了一遭的事,信手码成文字,直到午夜。

 

 

又到城中村(散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