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触动和让我敏感的地方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接纳一定是由心来完成的。
心是指心脏?还是大脑?还是一种精神和意识的概括?这是否与以往的大脑科学有了背离?在医学科学中,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才是我们意识与精神活动的来源。但许多成人在成长时普遍出现心痛的感觉,它和心脏病无关,这个现象我们要如何解释?
一个5岁的孩子,他将妈妈的一个贵重的东西拆掉了。妈妈痛斥他的所为,用很猛烈的语言痛斥……孩子哭了起来……再后来,孩子脸色苍白,接着他将手捂在胸口,痛苦地将上身躬了起来。为什么他痛苦的部位在心脏的区域,心不接纳吗?为什么他不抱着头表达痛苦?
《康熙字典》引《荀子·解蔽篇》中说:“心者形之君主也,而神明之也。”这个解释,与中国的中医解释一样。《黄帝内经》中《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就出现了中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心主神明”。人们便就“心”“神”到底是什么展开了讨论。是“心主神明”,“脑主神明”,还是“心脑主神明”?这成为中医界一个主要的学术问题。
在科学的能力还未及,以及有可能不可及的领域,我们和古人具有相似的意识,来自感觉的意识。我对此的兴趣自然来自对成长的关注——儿童和成人的成长。心,便成为触动和让我敏感的地方。
对于儿童来说,任何难以承受的痛苦,他们都会用哭的情绪流淌出去,但如果痛苦超出负荷,就变成了一种对人,尤其是对儿童的杀戮,那会直达他们的心里。
在成人心理成长和治疗的历程中,当人的转化开始后,大家都会有一个身体上的同感和共识:心轮这个部位像被撕扯开了一样,心痛极了!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内在的空间就变得大了起来,智能就得到了提升。以前不能包容的,在这个变化之后便包容了起来。常常听到成人说:“治疗之后的最大变化就是,你里面的空间好像突然变大了。”
是认识的空间变大了吗?智能提升了,应该在脑部才对呀。
这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心轮的部位?智能得到提升了,但为什么是心轮的部位有如此的疼痛感?心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心、心智、心灵、心理,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与心有关的词汇。似乎说明,心,拥有相当复杂的感知、觉察、意识和情感活动。
麦基卓(Jock
Mckeen)和黄焕祥(Bennet
Wong)在他们的著作《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疗愈》中阐述了关于脑的部分的洞见。麦基卓曾经是解剖学的讲师。他们说:“我们也喜欢科学理论中偶尔出现的优雅洞见,我们相信这些对我们的健康与快乐有实际上的帮助。”在此,我很高兴将他们发现的“科学理论中偶尔出现的优雅洞见”分享给大家,因为这对了解儿童的成长同样有实际的帮助。
他们认为,我们的脑,实际是一个联合国。脑神经活动有6个区域:网状激发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间脑(diencephalon)、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脑前额叶(prefrontalregion)、小脑(cerebellum)与心脑(heart brain)。
爬行动物大脑 ……生存需要
哺乳动物大脑 ……情绪需要
大脑皮层……思考需要
前脑 ……哲学属灵需要
心脑……关系需要
小脑…… 综合需要
麦基卓、黄焕祥认为:“不同的脑层面各自有其不同的功能:较为原始的大脑与生存相关联,较为高级的大脑则涉及成长和整合能力。成长与较为高级部分的大脑的演进和启发相伴随,当脑的不同层面都被调动时,它们即开始明亮起来。”
他们这样描述心脑:“这个脑通常不为神经科学家与医学专业所承认。然而,心脏的神经联系非常复杂,它通过神经和化学活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中心连接。最近的研究显示,有一股力场(心环,the
hear torus)从肉体向外延伸12英尺到15英尺,可以用科学仪器测量,也能解释人类为何能在远距离之外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他们阐述:“心脑与力场可以成为我们与自己、他人、大自然和宇宙的连线。在沟通模式上,这是我们与自我及其他人维持联系的区域。很明显,心脑是通过神经与化学物质连接到我们的神经系统的。心脑可以与我们的身体及世界维持对话,不仅是通过神经与化学物质,也还可能通过共振。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共鸣可能是心脑的重要沟通方式。心环力场的惊人之处是在本质上有如全像原理(holographic)——若是如此,那么在这个力场的任何一点都包含了整个力场的所有资讯,每一个力场都与宇宙有和谐的共振。心脑与力场将会成为我们与我们的更深本质以及宇宙的联系。”他们还认为:“心脑在防卫时会限制共鸣与同理心,让人感觉冷漠、孤立、有距离,有一颗冰冷的心。”
心理在人的生命中的作用,其重要性也可能是我们无法相信的。弗洛伊德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使我们走向了人的真实和内在。事实上,走向心理会让人走向人的更高的内在,走向人的真实。
这似乎从生理学上证明了我们的内在结构:(身体)反应、情绪、感觉、心理、思维、精神、心灵。
我们的智能,是由我们的大脑,由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由普通感觉、精神感觉、情绪、经验、精神、心灵所共同构建的,所以在发展的中高级阶段,认知具有统合性。
在理性的头脑中,快乐王子的故事有可能吗?理性说不可能——宝石不会被用来做眼睛、镶宝剑,金片不会用来装饰雕像。即便用了,也会被保护。即便被分发到了人们手里,也难以卖掉,因为如此大颗的宝石和金片都会被记载,都会有历史。快乐王子的城市里,富人骄奢淫逸,穷人饥寒交迫,官员浑浑噩噩。穷人的穷困不只是由于缺少几颗宝石或者一些金片,几粒宝石金片也不见得能根本改善穷苦大众的生活。金属做的雕像和一只不会小鸟的说话,它们之间不会有心灵,不会有感情,不会有帮助大众的意识和行动。
所以,快乐王子不是理性的东西。它纯粹地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是心灵的颂歌。它的生命力就是其中闪现的精神:善良、美好和崇高。所以它和心灵正旺盛的儿童共鸣;所以即使在充满理性的人们那里,快乐王子和燕子也被注入生命和灵魂,栩栩如生;所以它能打动心灵犹在的成人。它打动成人还因为成人童心未泯,还因为儿童的现场存在而发生的心灵感应。摘自《完整的成长》全新增订第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