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传统刀剑收藏(1507)—浅谈明代宝剑的界定(续1)
(2022-07-28 15:00:07)
5)看纹饰。不同朝代的纹饰风格有所不同。和玉、瓷器一个道理,只不过,刀剑纹饰变化跨度没有瓷器那么大:清本朝的“康雍乾”和“嘉道”就存在明显不同,而刀剑纹饰有一定时代的惯性和持续性。明代刀剑纹饰题材丰富,鸟(蝠)兽(鹿)海怪无所不及,崇尚谐音美喻(如福禄双全),人文情怀等,“上有神仙,下有人间”,不拘一格。而清代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除了追崇“繁文缛节”,就是“忠君统一”,“遏制自由和武学思想”。以龙泉刀剑为代表,螭虎、草龙千篇一律,没有生机。
6)装具錾刻工艺。明代錾刻工艺(浅雕、透雕、阴刻)一直影响着清代的刀剑装具,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尤其是雕工艺,清代以后,除个别皇家御用刀剑还不计成本采用铁雕工艺,其它几乎把钢铁都换成偏软的铜合金了,并且,工艺上以阴刻居多。
6)关于形制的问题。笔者手中曾经有一把文房剑。剑鞘根据材料与包浆判定是清中晚期的,剑柄三件套也是同一时期的。尾铆可以判定老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其形制比较符合宋代。再仔细研究:剑条锋利且有长期研磨变细变窄的痕迹,但是剑条又异常的硬朗致密,有点镔铁的味道,至少到明代,或者就是宋代的。有一种大胆的推测:这是一把宋代的剑条,在清代,刀匠根据宋代宝剑的形制,为剑条重新订做了手柄三件套,同时又量身订做了剑鞘(包含鞘口金、鞘尾金、提梁)。让它重新焕发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