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云:重访四川地震灾区之“生命如此轮回”
(2009-05-14 21:22:29)
标签:
杂谈 |
没想到真正读懂“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是带着厚重的悲伤,在这个时段,这个地点。
4月21日下午,作为对512地震周年报道的一个内容,我再次来到北川老县城,一个已然完全废墟化的县城此时一片死寂,在冯翔孩子遇难的曲山小学,在那片荒草萋萋所覆盖的废墟前,除了我的呼吸声,只有鸟鸣是那样的清脆高亢。
曾经拥有几万人的县城此时除了少数警察和我们三五个人外,没有人。曾经的几万人,要么作为512的孑遗者,他们走了;要么留下的人,和冯翔的儿子一样,留在钢筋水泥的废墟下,他们永恒留下了。
曲山小学本来只是想和它擦肩而遇,并无认真停留的计划,但头天凌晨作为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冯翔,竟选择了以悬梁往生,与儿子永伴的人生方式,给我以惊悚,噙着泪看完冯先生用作遗书的博客后,我觉得非到曲山小学不可了。
在博客里,冯翔给儿子留下了一个父亲十分人性、光辉并哀婉的文句,我也是一个十多岁男孩的父亲,看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瞬间肝脑涂地,推人及己,览之无法不酸鼻。
采访中,不少稔知冯翔的人都说,他的行为不可取,但他的心态很正常,是可以理解的。
在彭州的银厂沟,李光清一家3口和徐富叶家的13口,均在一瞬间就“没”了——四川方言中,当他们把“没”字读作“沉没”的“没”音时,这个字是如此传神——那还真是“没”了,一瞬间的功夫,这个名叫“谢家店”的村庄,一共17户人家,60多口人,还有不少旅游者,均被埋在从地下喷薄而起的巨石土壤下,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同样在彭州龙门山镇的宝山村,书记贾正方说:“死了54个人,出殡那天我们抬死人把肩头都抬痛了。”
去年采访崇州殡仪馆,竟然几个火化炉都烧坏,参与化人的“80后”志愿者描述说,“连天连夜的烧啊,学生娃娃尸体是两三具一起烧。”
大灾之后的人,纷纷发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近10万人丧生于地震,而不少侥幸活下来的人从当初众志成城的激情温暖退热后,慢慢地验证了生活的艰辛,甚而残酷。被建筑物砸死,是生命的迅速陨灭;被生活的艰辛经常窒息,是生命的逐渐委顿衰谢。
灾难发生后,来自各方面的援助络绎不绝,当时在激情上,灾民并未思考以后的漫长日子怎么过。等救灾的激情过程完结后,一些更具体更现实的问题出来了——比如四十来岁的妇女,她们的孩子作为学生在学校遇难,不得不重新怀胎想再生一个,不料怀孕后几个月的活动板房生活却流产或死胎,活动板房释放的甲醛代替地震再次充当“凶手”。
在青川县的某单位,几个女孩告诉我,气温一超过摄氏18度,板房就释放甲醛,“那个味道可难受了,可刺激了。”
倒房的灾民,一户人家视人口状况,补贴1万6千元到2万元不等,但砖已卖到五六角一块,这点钱盖房子真是杯水车薪。去年仅国内外捐款就达500多亿元。我个人,透过“官方渠道”只认捐了1000元,自己直接递送到灾民手中的,超过1万元。积本人在本朝“活着”四十年之经验,我向来对“官方渠道”没有信心,所以愿意采取人际直接交流的方式,不著丝缕,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哀痛。
在灾区,已经对建筑物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见到房屋,总会想它的质量是否好。路过安县,看到农民在路边建房,赶紧驻足,站在脚手架下看许久,看他们的砂浆,看他们所砌墙的厚度。在北川擂鼓镇的吉娜羌寨,我亲手用力去掰弄挡土石墙的所灌注的水泥浆,感到坚硬无比,心中才释然。
去年到灾区,最大的怪现象是,在倒房最严重的地区,高耸入云的烟囱和水塔基本都不倒,都是完好的。今年4月20日在汉旺镇,在这个基本倒成废墟的镇子里,看到还是水塔巍然屹立,水塔旁的建筑物却倒得稀里哗啦。
囿于知识面,我不敢评价,只是感到奇怪——特立独行的烟囱水塔何以抗拒得住八级地震?
学生死亡情况及数字,学校建筑物质量一年来都是“国家机密”,非官方允许不得调查公布。近日,四川方面公布的学生死亡失踪的“权威数字”是5335名。关于建筑物质量,5月7日,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说,“经过调查、核实,目前没有发现因建筑质量问题造成房屋在地震中垮塌的案例。”此人还引用所谓“专家的最后结论”说:“重灾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很难抵御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坏,重灾区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拒的。”
我在北川县城,在汉旺镇,在映秀镇,在什邡红白镇,在聚源镇,在都江堰市区…无论任何所谓“重灾区”,都发现不少建筑物至今还挺立着。此外,学校教学楼垮塌是去年512地震的一大共性景观,几乎所有重灾区都出现这一景观,地震波宛如“瘪嘴老太婆吃柿子”——专拣软的捏。
几次往返灾区,得到了民间建筑物防震的底线标准概念——不是要求八级地震后房屋依旧可正常使用,只是要求它在大地震发生后的二三十分钟暂时不倾倒,让人能够从里面逃出来。
生活本来就很艰辛,遭遇天灾,可谓雪上加霜,但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更多的是一种坚韧倔强和顽强。4月22日,当我们再次来到银厂沟时,那埋人埋村庄的土壤和石头缝里,竟然已经葱绿一片,象征生命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看到这一幕,想起耶稣说过的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章24节》)死难者一个个个体生命的陨灭,总是会带来更强劲的新生。我想,《南方周末》的评论说,“震出一个新中国”,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生命总是坚韧而顽强的,由四川人可以看到全中国人这种凤凰涅槃的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