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2009-04-27 21:47:56)
标签:

杂谈

   1,北川惨象依然还在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图为地震加泥石流洗劫后的北川废墟。

    2009年4月21日,一早我们经过层层盘查进入北川县城,整个县城除了站岗执勤的警察和武警,偶尔有零星的当地农民凭借身份证可以穿城而过,我们一行数人,办了相关证件得以驱车直入,算是幸运。去年5月25日因为封城的缘故,没有得以进入现场,今年算是有机会了,于是拍下许多地震一年后的北川县城废墟,到了“万人坑”、学校,到了许多至今依旧恐怖的许多地方。我们一行数人,办了相关证件得以驱车直入……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在地震中顷刻坍塌的北川中学教学楼,但旁边咫尺之隔的宿舍楼却至今巍然屹立。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标语前、绿树后的土下埋着巨多的死难者,当地人叫这里为“万人坑”。它的左上角是一所学校,据说除了三名上体育课侥幸逃生的孩子,其余全部葬身乱石下,至今还在乱石下。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去年5月25日12:30分我在绵阳市总工会物资仓库拍到的两位来自西安的大学生志愿者不知道今日在何处。

    4月21日,在距512还有22天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再次来到地震灾区,想找寻一些让心灵值得告慰的东西。就在昨天,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因思念去岁遇难的儿子而自缢,他儿子遇难的现场北川曲山小学我去看了,死寂的现场没有一个人,只有我独自在伫立、哀痛……

     灾难虽然过去快一周年了,但进入北川废墟还是相当恻然。

 

2,灾区人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 4月19日开始,连日来,我又和几位同事,奔走在汉旺、绵竹、德阳、绵阳、安县、北川、青川、银厂沟等去年512大地震灾区,马上就是512大地震一年了,灾区既变也不变。

    变化最大的是,灾区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进绵竹,司机就抱怨绵竹堵车厉害,“地震前,绵竹就6000辆左右的汽车,地震后,增加了至少一倍,”他说,“人们舍得消费了。买车既是消费,也是享受,更实用。再好的房子,地震一来瞬间倒塌,有汽车平常可以开着到处跑,地震来了一家人还可以住在车里,可以开着跑。”不光买车,灾区人普遍喜欢到饭店吃喝,买好衣服穿,消费真是一种心情,在绵竹、在北川,几乎在哪儿都是这种态度。

    伴随人的消费观念变化,人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青川,有位当地朋友告诉我,“我们县有个乡,两个老头子因为邻里纠纷,长达8年不讲话,不来往,地震后两家居然变成了朋友。”

    和去年加紧建盖活动板房不同,今年许多地方要求限期拆除板房,一方面是板房只能是临时住宅,需要永久性住房取而代之,另一方面是,活动板房的甲醛严重超标,青川的几个女孩告诉我,夏天气温超过摄氏18度,甲醛就被释放,人在板房中很难受。

    4月24日下午来到彭州的银厂沟九峰村七组,17户人家就逃出一人,瞬间一家三口遇难的61岁老人李光清告诉我,有60多人葬身岩石之下。李光清的二儿子和儿媳、孙子以及他老伴,除他和孙子在外散步幸免遇难外,其二儿子、儿媳、老伴均罹难,“二儿子和儿媳、孙子那天是从外打工回来看我的,吃完饭,我带着孙子出来散步,刚离开家门几分钟,山崩地裂,房子没了,儿子、儿媳和老伴一下子全没了。”李光清现在和家里死亡13口的一个老婆婆结为夫妻,在距灾难现场仅两三百米的公路边搭建了一间简易房子居住。

    在一块从地下冒出的几十吨巨大岩石上,李光清请人把老伴、儿子和儿媳的姓名、生卒年月嵌刻其上。

    我们听着他泪眼婆娑的叙述很痛心,大丰、少成和我分别掏了几百元给两位老人。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这位名叫谭贵福的汉旺老汉在汉旺卫生院废墟给我讲述去年512他在此侥幸逃生的经历。

 

陈昌云:重访一年后的四川地震灾区

银厂沟内九峰村7组一共17户村民,除一个老妇逃生成功外,其余至少60多人瞬间被这些突然从地下冒出的石头掩埋,竟连房屋的痕迹都看不见。李光清回忆说:“当时就是天塌地陷,地下有炸雷一样的轰隆声,大地在剧烈抖动并冒烟,昏天黑地,感觉是世界末日到了。”

他现在一无所有,只是在距此约100多米的公路旁盖了一间简易房子,和现任老伴住。他每天靠到河里捡旧木头卖钱维持生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