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工人日报经济部
工人日报经济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6
  • 关注人气:1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文国:深度变革已经开始

(2010-09-20 14:17:30)
标签:

杂谈

深度变革已经开始

 ——影响2009中国新闻摄影的五个关键词

                                            于文国 

 

    从表面上看,2009年在中国新闻摄影界并未出现更多的新鲜名词。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在各类不同类型的新闻摄影研讨会(或曰论坛)上热议的“流媒体”、“视频截图”、“报网合一”、“全能型记者”、“社会责任”等关键词均已在往年的研讨中出现过。但是,同一个词汇由于出现在不同的年份或者说出现在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而就有了不同的区别与内涵。事实上,从2009年中国新闻摄影整个行业的运行看深度变革已经开始,业界专家学者预期和描述的那些前瞻性的愿景正在形成。

   因此,岁末年初,简析、梳理这些正在被热议的关键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之一:“流媒体”元年
  
    毋庸置疑,流媒体(或曰多媒体)这个关键词在2009年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不断升温与一个群体密不可分。这就是2008年元月起曾经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中英摄影硕士班的常河(东方早报副总编辑)、王景春(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主任)、安光曦(东方早报视觉中心主任)等6位中国籍的研究生们。或许,当6位中国新闻摄影界年轻的骨干们放下繁忙的日常工作走进象牙塔去接受来自世界最先进的关于流媒体技术的畅想和理论时,还不曾想过此举对于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意味着什么,但是,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世界新闻摄影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传媒业发生的井喷式的变革进一步证明了流媒体作为人类视觉信息传播兵种之一的分量。2009年起中国众多的网站等传媒业对流媒体的广为采用而且比重越来越大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了流媒体这个视觉传播领域里的新兵的活力,这就使这些学员们历史性地担当起了中国流媒体技术普及的先行者。因此说,2009年对于正在加速变革中的中国视觉传播业来说流媒体这个词注定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有学者把2009年中国新闻摄影界关于流媒体迅速传播和理性推介的事实概述为流媒体元年。
    诚然,流媒体的发展和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它集视频、照片、声音、文字和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多细节、连续直观、大信息量的优点使它与其他媒介的竞争中占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它的操作难度相对繁琐、传播速度不够简捷以及阅读方式及其承载方式的局限性又使它与新闻照片传播的竞争中多有区别。因此说,固定画面和流媒体在新闻的传播中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2009年10月17日至20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等多个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颜志刚和人民大学教授盛希贵以及业界许多专家学者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之二:“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的概念源于技术进步。早在10多年前我国的多家纸媒就曾采用过截取视频画面用于报纸新闻传播的实验。但是,由于当时成像太模糊很快就被淘汰。2009年元月起,先是由专业照相机制造企业佳能公司推出的一款准专业级别的(EOS 5D Mark II)集高清摄像和摄影的照相机在各地全面推广,后又有尼康公司和佳能公司分别推出了一款(尼康:Nikon D3s和佳能:EOS-1D Mark IV)专业级别的集高清摄影和摄像的照相机,并分别向全国各个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们推介。使用这几款相机既可以拍摄到高达1200多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照片,同时又可以拍摄到1920X1080的高清晰连续的视频画面,而且,从高清视频中截取的单个数码照片的像素可达210多万像素以上。与此同时,同样可达1920X1080的高清视频效果,截图质量超过210万像素的全高清专业视频数字摄像机也开始配备摄影记者进行新闻摄影采访。这就是说10多年前因截图质量不够高曾被淘汰的那项视频截图的实验,2009年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成熟,所截取的固定画面完全可以供一张大报版面上做通栏清晰的新闻照片之用。
    事实上,在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媒业已经有《新快报》、《东方早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开始采用了截图技术。也就是说,在这些媒体供职的摄影记者们只要使用了前文所述的带有高清摄像的几款照相机或者全高清摄像机,他们所采访回来的新闻素材已经能够同时满足电视、网络、报纸、手机报、户外视频以及杂志普通照片的视觉传播之用。视频截图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新闻视觉传播业从操作方式到体制机制的变革前提已经具备。
 

关键词之三:“全能型摄影记者”  

 
    2009年6月10日下午,广州市一个小区内5名贩毒犯在交易时被警方发现,结果,其中3位被当场抓获,另外两位(一男一女)持枪逃进了另一个小区内企图逃逸。但是,经过警方3个多小时的围捕,两名罪犯最终落网……。而这一惊心动魄的新闻场面被守候在小区里的一位摄影记者用摄像机全程摄录了下来。两小时后,该报所属网站的新闻中一组清晰而完整的视频新闻被挂了出来,而该报次日的头版和A1叠的4版上也大幅刊登了由同一记者视频截图的6幅新闻照片。这位摄影记者叫王飞,是《新快报》于2009年新招进并用于新闻运行的全能型摄影记者,此次采访中他使用的就是全高清摄像机。2009年在中国媒体运行中,王飞的新闻实践是典型的以视频截图而得名的全能型摄影记者。2009年在中国新闻摄影界像王飞这样的摄影记者也在不断增加。
    全能型摄影记者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摄像记者,又不同于多年来就职于报纸的摄影记者,也不属于此前在手中提着普通DV摄像机的那些网络视频记者。全能型摄影记者采回的新闻素材即可供电视使用,又可为网站供稿,同时又能满足报纸截取单幅瞬间新闻照片之用。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他们的拍摄角度、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在专业上是综合性的。他们的诞生即为传媒业减少了人力成本,还可为所在单位降低了经济成本,因此说,这个群体的成长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受到了那些承担着经营任务的传媒业老总们的密切关注。
 

关键词之四:“报网合一”

 
    如果说,全能型摄影记者从节省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为传媒业取得了优势的话,那么,从体制上全方位实现报网合一则是2009年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大亮点,也是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迈出的一大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华商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新快报等在报网合一的体制运行中已经成为常态。比方说,2009年已经实施了报网合一的华商传媒集团在每天的日常采访中,一般由编辑部统一调度文字、摄影、视频记者的资源,而采回的新闻在传播处理中则按照纸媒和网媒的传播特点分门编辑并同期刊播,同时,为了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编辑们还在报纸和网络的新闻中交叉注明“精彩视频见网站某日某页”、“权威新闻见华商报某日某版”等。再比如,为了在报网合一的运行中让视觉新闻有充分的制度保障,《新快报》由一位副总编辑(李洁军)统管视觉新闻中心和新快网,使其能够从摄影记者的器材购买、视觉新闻素材的统筹以及专业人员的调配等方面得心应手。
    事实上,报网合一使报纸和网络实现了在新闻资源上共享、报道策划上一体、人力资源上统筹、传播优势上互补等。但是,2009年也有学者专家明确指出:从新闻传播发展的趋势以及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实行的结果看,这一传播体制是向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等“全媒体”体制过渡的一种媒体运行体制。
 

关键词之五:“社会责任”

 
    关于传媒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问题,2009年在中国视觉传播群体近乎于沸腾的呐喊声中,当属视觉文化批评家鲍昆等学者犀利的批评以及几位来自台湾同行们的呼吁颇具代表性。在大理国际摄影节的新闻摄影论坛上,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一些新闻摄影人过于热衷于交流一些视觉新闻传播中的非本质的技术技巧经验以及一些摄影记者热衷于拍那些无关痛痒的社会花边新闻、“新闻糖水片”、甚至是捣鼓风花雪月等问题鲍昆认为:“我们应多讨论些如何去提取新闻和保持新闻信息的纯粹性的问题”……“实际上,任何一份报纸一个媒体,真正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媒介应该明白自己的生存之道在于和民众之间更重要的关系”。而在首届台海新闻摄影论坛上,来自台湾中国时报的视觉中心主任黄子明先生则通过列举了台湾一家平面媒体上的新闻照片存在的“两体(一个是裸体,另一个是尸体)”等问题对台湾少数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只要票子不要面子”、“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2009年,在中国新闻摄影界“社会责任”一词之所以再次“走红”,证明近些年来,随着报业市场化的深入,以及不同传媒之间竞争的加剧,少数视觉新闻的传播者为了“吸引眼球”、“多挣票子”、“增加点击率”或者说“商业利润”等,一定程度上放宽了道德底线、媒体责任的理想追求。而一个群体和行业对社会责任问题自发的呼吁和自省,证明了这个行业集体意识的清醒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