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张路、刘静、李国:《求职地图》是怎么获得中国新闻奖的

(2007-11-30 16:41:50)

  我拿到了独家资料(外二篇)

北京记者站  刘静

 

  2006年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经济部副主任王金海的约稿电话,说正在策划一组“农民工求职地图”的报道。
    与以往农民工求职报道不同,这次的报道要求突出实用性、信息新,内容鲜活,“让农民工看到我们的报道就知道上哪儿找工作,如何找工作。”王金海在电话里强调说。而北京作为农民工最主要的输出地之一,准备被排在第一篇。
    认真看了编辑部传来的报道方案,感到这次要想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绝不能仅仅打打电话、上有关部门拿拿材料、采访一下有关负责人就行了。按照方案要求,篇幅不能过长,但涉及面却非常广,因此要做好报道并不容易。
    一想到,北京篇将作为第一组推出,心里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接到任务后我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接着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采访有关人士,到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六里桥长途汽车、月坛汽车站采访农民工,到多家职介机构、家政公司了解情况。为了写出鲜活的报道,我在北京冬日刺骨的寒风中城南城北奔波了好几天,跑10多个地方,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位于城南的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我去采访了两次,有关人士挺感动。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我去采访的时候他们拿出一份调查报告,告诉我:“这是我们最新的春季用工调查,哪家媒体都没给,第一个给的你。”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我马上开始写稿。第一稿是2月10日凌晨1点多完成的,马上给编辑部传了过去。10日白天接到王金海电话,提出修改意见,并帮我提炼出了标题。紧接着我又按要求及时把稿子改好,传给了编辑部。
  在整个稿子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我接到过经济部值班主任和策划编辑的电话不下10次,相互之间了解情况、通报信息,切磋稿件的写法,并对稿件进行了精心修改。编辑部和记者间良好的互动,终于使报道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聆听农民工渴望帮助的倾诉
 上海记者站  张路


    每到春节过后的那一时段,有关求职、就业的报道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眼中闪过的是排着长龙等待入场寻求岗位的学生,扛着大包小包从火车站挤出来的一脸茫然的民工;桌上堆放着询问“哪里有机会”、“怎样才能找到对口工作”的求助信。
  2006年2月春节刚过,便接到报社精心策划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要求,看着策划方案,那些求知者的期盼焦急的脸立刻跃然于脑海中,好像听到了他们渴望得到帮助的呼声。
  “让没有目标方向地奔向城市的打工者进入我的镜头,用我的笔为他们提供新闻服务。”我即刻在一摞信中找到一位给我写信求助的农民工兄弟——罗东明。按照他的手机打去,他刚刚在城郊的一个很小的工地上找到一份搬运工的活儿。我立刻赶了过去,这个今年刚满22岁小伙子,还满脸稚气,虽然已经辗转好几个城市,但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又没有任何技能的他,总是不能在哪里稳定下来。后来听同乡说上海招工机会多,就又奔上海了。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他17岁时,被同乡带出了家乡,到过四川、江苏等地,最后自己来到上海。
    冰冷的简陋的宿舍中,记者在和其他工友的交谈中发现,这些来到上海的打工者,毫无目标,也不知道上海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需要什么技能,哪里需要人。他们说,如果有信息事先知道哪个城市缺啥人,就不会这么盲目了。
  这让我深深感到,报社要做的这张“求职图”,其实正是广大劳动者的需求图啊。
  而在接下来辗转数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采访后,我的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在求职就业的艰难过程中,劳动者更需要事先的帮助,比如哪里有更多机会就业,哪个工种、哪种岗位更缺人,可以参加哪些培训储备哪些技能,等等。
  我们的报道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而去的。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都已经关注到了劳动者们的呼声,并着手或者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求职地图、强化就业指导、规范中介市场等等。
   

 

希望多一些这样到位的策划

重庆记者站  李国

 
  去年初,经济部根据全总和报社领导关于要切实为农民工求职做一些实实在在工作的指示精神,联合全国九大记者站推出了一组关于各地农民工求职地图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各地好评如潮。
  编辑部在这组报道上首先是策划到位,经反复修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报道方案,并多次与各地记者站反复沟通,了解情况,确保采写出的报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其次,在采写过程中,编辑反复与记者交换意见,力求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东西南北中,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都有所反映;再次,稿件初步完成后,编辑与采访记者反复磋商,归纳出地方特色见报,保证了稿件的客观、真实和全面,做到了地方政府部门满意、农民工感到看了报道有收获,读者认为这组报道有深度、有意义。
  对重庆记者站而言,对这组报道高度重视,从接到编辑部的任务开始,便多次与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劳动局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有关人员商量采访的地方,摸清楚了重庆农民工求职的主要方式。随后,记者再深入到重庆农民工求职的几个主要场所,与劳务市场的管理人员和求职农民工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到很多一手的材料,为以后的写稿奠定了扎实基础。
  稿件采写完成后,经记者写的稿件交给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请他们提意见出主意,对稿件进行了反复的完备与充实,对相关举措进行了补充,这样才将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编辑在审完稿件后,又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稿件,记者再次进行修改补充,通过这样反复的几上几下,保证了稿件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