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活动】新浪“科比旋风”引爆本土年轻市场

标签:
杂谈 |
分类: 第一互动第11期 |
由于篮球运动的普及和NBA在中国20 年的大力推广,中国篮球人口已达3亿人,甚至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和,而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有83%都是NBA球迷。NBA 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年年高涨。至此,体育营销自然成为最接近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方式,是与年轻消费群达成强烈情感共鸣最有效的方式。
新浪发起线下活动“2009青葱计划——拜师科比葱动篮球争霸赛”,最终胜出的总冠军队伍受封“科比大弟子”,接受科比当面传授球技。
而在体育的圣殿里,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是唯一的。签约科比这个今日NBA 第一人,无疑强化了新浪体育营销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明星效应。
尽管拥有了这样的资源,作为中文官网的发布者——新浪并未满足于独家地位所带来的公众吸引力,而是着力打造一个沟通的平台、传递一种体育精神,通过互动使受众感知品牌,通过精神的传递
升华品牌。相比于居高临下的“发布”,这种激发起受众主动的沟通型传播,不仅为品牌的体现方式创造了更大空间,品牌影响也将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历久弥新。
巨星的本土化历程
2009年伊始,新浪网与科比独家合作,为其打造个人中文官网,将科比正式引入中国市场。一开始,新浪人就给自己定下了艰巨的任务:中文官网决不能只是英文官网的简单汉化,而要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融合更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实现科比“中国化”的营销。
无论是年初洛杉矶盛大的充满“中国风”的新闻发布会,还是农历新年科比的中文网络拜年视频;无论是网络征集科比中文官网Logo,还是武林风的栏目设置,新浪人将“科比中文官网”营造成科比的“中国之家”,引起中国球迷和网友的极大共鸣,短短5个多月内到访人次累计超过5800万。科比的“中国之家”真正成为其与中国球迷交流的阵地,更是中国球迷欢聚的网上家园。
Web2.0江湖续写人气神话
除了文化上的差异,新浪人面临的另一个艰巨的挑战来源于科比“神”性的形象和偶像距离,如何让年轻人感觉巨星不再遥远。新浪要打造的这个平台不只为促进科比与粉丝之间的交流,更是粉丝之间分享的平台。
线上互动平台是新浪体育的传统优势所在。以科比博客为主线,巨星与网友之间的互动交流、虚拟和现实对接,赋予了博客强大的影响力,全面带动了宗师官网、论坛流量持续走高。到6月底,官网页面访问总数已达5852万次,而论坛为网友设置的“向科比提问”快速通道受到持续关注,页面访问总数达930万次。博客、论坛、widget、手机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创新性整合,将互联网独特的个性化和互动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对科比的立体化持续传播。
利用Web2.0的优势,新浪将网民心中的“江湖”和篮球的“江湖”,营销的“江湖”融会贯
通,营造出了一场“年轻”江湖中的体育盛宴。
通过整合多种互联网技术手段和方式,包括在线提问、博客、播客、论坛、圈子、手机等互动平台,实现了多角度立体化呈现科比,让科比走下神坛,走近中国球迷。
科比精神,葱动开战
在新浪的理念中,体育营销的真谛不在于向消费者直白地传递某一个品牌,而是在于传递一种精神,通过体育精神的传递使品牌得到升华,找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感情的共鸣点,从而赢得品牌美誉度。按照新浪的话说就是,他们“不希望仅仅将科比作为一个篮球明星来让中国球迷们认知,科比更像是篮球领域的一代宗师,只有他才能告诉中国的球迷们什么才是篮球的真谛,科比精神更能影响他的门徒。”
“科比精神四字经”由此诞生,即“信,不认输”、“信,拼全力”、“信,心够坚”、“信,
苦当甜”,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新浪还精心设计了“科比精神”接力棒等一组widget 插件和科比博客模板,供网友添加到个人博客,截至6月底widget 插件已被添加1.4 万次,引发了广泛的病毒传播。众多网友被科比博客和传播活动所吸引,深度认同科比精神,开始自发大量撰文传播科比精神。
网友的这些行为,体现出科比营销活动已经从精神层面上深度影响中国篮球球迷。
同时,“科比精神”的传递从线上延伸至线下。针对当前一代面临经济危机亟须拼搏精神的大学生,新浪提出了一个创新性概念“葱动一族”,并由此发起了“2009青葱计划——科比大弟子葱动篮球争霸赛”,用科比勤奋、拼搏、不畏艰难的“81精神”鼓励大学生迎接挑战。最终胜出的总冠军队伍受封“科比大弟子”,接受科比当面传授其纵横篮坛的高超绝技。
为了实现更生动的传播影响,新浪在各个学校招募了“篮球线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策划能力,使线上的宣传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并迎合年轻群体口味策划了创新的宣传方式,如科比快闪、定格等,以前卫的形式带动传播,带动大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葱动篮球争霸赛” 自活动开展以来席卷全国44所高校,共有3369支球队超过13500余人报名参赛,直接影响人数超过60万,取得了极大成功。比赛还获得娃哈哈“啤儿茶爽”等品牌客户的赞助合作,提升了在校园人群的认知度。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指出:“人们生活开始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圈子。这对营销者来说,意味着接触规模仅仅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认同,而在这种同质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接触点的设计,例如实践、活动或某一个偶像等等。”新浪正是找准了这样一个接触点,建立沟通平台为同质化群体的聚集提供前提,使品牌与所传递的体育精神相结合,彼此互动熟悉过程中建立起相同的理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网友对“科比精神”接力棒的热传、大学生对“葱动”高校赛的热情,都是这种共鸣的体现,而新浪也在这种精神布道中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品牌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