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代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采访者:《第一互动》记者
受访者:联想中国品牌沟通部整合推广经理 薛颖
记 者:网络营销发展的十年中,IT行业一直作为主要行业贯穿始终。作为IT行业的领军者,联想在营销层面对互联网的应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有哪些创新的应用?
薛
颖:联想对于网络的应用,基本上经历了介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最初对网络的应用,只是简单的硬广告投放,联想第一支网络广告是1999年在新浪投放的。目前,联想已经把网络营销定义为整合营销、综合互动的营销手段,摒弃了以往简单传播通路的观点,将网络发展成了一个互动传播的平台。
从发展过程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营销突破是在2004年的9月,联想推出了“只要你想”的品牌口号,此次网络推广一改过去单一的硬广告投放的形式,而是将品牌理念与互联网特征结合起来,传播一种“想受众所想”、“让受众体会应用的快乐”的概念。当时,联想与新浪策划了一个很特别的广告形式,即在新浪首页设置一个对话框,只要在里面输入手机号,就直接能发送短信。当时联想包装的这个栏目叫做“沟通无限,只要你想”,把联想的品牌、概念和网民的具体应用结合在一起,让网民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联想的品牌理念,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2004年联想签约网络栏目赞助商,此举是联想在网络应用方面的一大飞跃。无论是在广告投放方面,还是在与网络内容的结合上,联想在认知层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年,联想也建立了对网络评估标准的概念模型,从2004~2007年,这个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评价很多媒体的传播效力、创意表现,这就使得联想的网络传播从一种经验化的概念转向了精准的定量传播,成为联想在指导整个网络推广和传播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记 者:联想怎么看待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
薛 颖:在2004年之前,联想对网络的认识就是一个对传统营销手段的补充。现在就联想而言,根据网络营销实际达到的良好效果,只要费用允许,就会投放网络,甚至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会首先考虑网络的投放。这样的一个转变,实际上是联想在多年的网络营销中收获的经验。也正是基于此,如今联想的每次产品推广,都不会缺少网络的参与。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网络其实是一个十分独立的传播体系,很多项目的网络传播已经跳出传统传播方式的束缚,从全新的传播理念上去梳理适宜的网民。
网络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概念,它实际上在引领一种很新的传播方向,这一点在联想已经形成共识。
在做网络推广的时候,很多决策层也要求通过网络传播,“达到更多”,“留下更多”。“达到更多”就是让更多的网民去认知和了解品牌,能够有一个互动的效果;“留下更多”就是通过网络推广,能够让消费者留下自己的信息,成为联想广泛意义上的会员,然后通过不断的互动性联接,比如邮寄、定期性的关怀等,让他们慢慢地升级为联想的忠实会员,间接地培养他们对联想的品牌忠诚度。
记 者:联想如何看待Web
2.0对于网络营销的价值?
薛 颖:对于联想来说,Web
2.0就是一个参与度、互动性更高的平台。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对于这个平台的应用,联想也正在摸索之中。联想比较看好Web
2.0所体现的用户参与度与互动性。对联想而言,一个活跃性高的平台可以让目标客户非常容易地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这样是非常有营销价值的。
记 者:联想与新浪合作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薛 颖:新浪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网络门户,它的网民层次和结构都是比较高端的。新浪建站比较早,它的用户长期以来养成了在新浪上阅读新闻和消息的习惯,这种媒体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新浪拥有很多忠实的网民、读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忠诚度。这对企业推广而言,是最有价值的。
做营销实质上就是找一个受众多、忠诚度高的平台,这是联想营销的目的,也是和新浪合作的初衷。
记 者:目前IT行业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增长势头趋缓,是否意味着成熟期的到来?您对网络媒体有哪些期望?
薛 颖: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在时间上是比较靠后的。因此在与某些行业的结合上,会出现快速或迟缓发展的状况,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媒体的增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原来没有投放到现在开始有投放,从0到10,其实就是10倍的增长,那么联想从10到15,它的整个增长量还是比较高的,但它的增长率却下降了,道理就是这样的。
网络媒体作为新生事物,每天都会有新的网站诞生,也会有旧的网站离开。快速的变换,让企业在对网络认知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很多有效的资源,导致对网络的认知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认为目前网络还缺乏公立的声音和有效的资源整合支持,而不像传统媒体,有CTR这样的调研公司为其做中立性的报道和效果评估。因此,广告主对网络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盲点,这也是网络急待突破的瓶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