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唱词要合辙押韵。什么叫辙韵呢?辙,就是车辙,指车子经过留下的痕迹;用这个来比喻用韵好比归入一个车辙内就合辙。北方叫“辙”,南方叫“韵”。现在四川两个叫法兼存并用。辙和韵是一个意思,合辙和押韵意思是一样的。
汉字基本上一字一音,字音多,很复杂。但把读音相同和读音相近的字合在一起,归了类,就不复杂了。如:黄、皇、凰、磺,读音相同,张、狂、香、抢,读音相近,都可以分别归入一类。合辙押韵就是把读音相同和读音相近的字分别归入一个辙韵里去。
从汉,字来看,可归纳为十三道不同的辙,叫做“十三道辙”或“十三韵目”。即黑白韵、灰堆韵、糊涂韵、提携韵、青城韵、开排韵、嚎啕韵、空同韵、喉头韵、骆驼韵、八大韵、天仙韵、螳螂韵。提携韵中包含了狮子韵。除以上十三道大辙外,还有一种小辙,叫二耳韵(因它的字数不多,在四川音韵里只作为半个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三道半韵”。所有韵目的名称,并无实际意义,只取其音并尽可能使之便于记忆而命名。四川读音与北方读音颇有出入,现代四川曲艺音韵与古声韵也有区别。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上以现代成都话为标准的四川方言的音韵问题。为了帮助记忆,我们把这四川曲艺的十三道半韵编成了两句唱词:
社会主义春来早,
丰收歌儿洒千江。
两句唱词共十四个字,每个字代表一个(儿代表半个)韵,即:
社——黑白韵
会——灰堆韵
主——糊涂韵
义——提携韵
春——青城韵
来——开排韵
早——嚎啕韵
丰——空同韵
收——喉头韵
歌——骆驼韵
儿——二耳韵
洒——八大韵
千——天仙韵
江——螳螂韵
那么,这十三道半韵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呢?汉字读音是由声母、介母、韵母拼成。定辙韵除狮子韵是以声母作韵外,其它全都是以韵母(介母也作韵母)来定的。如:髙(gao)、昭(zhao)、草(cao)、到(dao)这些字的韵母都“ao”,就归入“ao”的韵内,“ao”的韵叫嚎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