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红书讲音韵:1,说唱为什么要韵

(2023-01-08 05:42:24)
标签:

四川曲艺音韵知识

民俗文化

诗词音韵基础

杂谈

分类: 诗词散文
    一般说来,在作为说唱文学的四川各种曲艺形式中,说的部分,如相声、评书(有韵评书列外)等,不用押韵;唱的部分(包括以唱为主,说为辅的和供朗诵部分),如金钱板、莲花落、连萧、花鼓、车灯、快板、竹琴、扬琴、荷叶、清音等,都要押韵。因为曲艺是一种口头文学,一种诉诸听觉为主的演唱形式,如果没有韵,就不能上口,不易演唱;勉强唱,也相当别扭。举一个例:
社员抢收中季稻,
层层梯田瓢红旗,
争分秒你追我赶,
挑的挑来打的打。
     这几句,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唱都不顺口,不悦耳,不能演唱。对于某些形式(如清音等)来说,也不好配调谱曲。要是改动一下:
社员抢收中季稻,
层层梯田红旗飘,
你追我赶夺分秒,
打的打来挑的挑。
      这样,就能唱了,也好听好记,便于传颂了。可见曲艺唱词押韵,是为了使作品具有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谐动听,充分地生动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再举一个例:
说的小鲁和老张,
帮倒厨房修锅炉,
不怕苦来不怕累,
工作服汗水湿透。
    这几句同样唱起来不顺口,听起来不悦耳。试把韵脚改动一下,好听了,易记了:
说的老张和小鲁,
帮倒厨房修锅炉,
不怕累来不怕苦,
汗水湿透工作服。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只调整了每句的韵脚就行了。所谓“韵脚”,就是每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音韵。这本资料,就打算着重谈谈四川曲艺唱词的韵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