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飞,8,抵足而眠

(2020-12-14 06:08:59)
标签:

中学往事

学校升格

共挤单人床

情感

分类: 传奇故事

      谁也没有想到,临江寺中学突然踩到了狗屎,运气来登了,58年升格为带师范的完全中学,这意外的升格把这几个老师和钟飞,甚至我这个默默无闻走读生卷入其中。

     1958年,全面DYJ开始了,教育事业也得DYJ,资阳县领导不知受什么灵感驱使,决定把临江寺中学扩建为“完中”,即初中、高中都有.还有一个决定是大多数资阳人没想到的,即在临江寺中学办师范班,从58年下学期起,同时招收高中生和师范生。办高中、办师范都是顺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家都理解。偌大一个资阳县,当时居然没有一个师范学校,本县需要的小学、初中师资,都是初中毕业后考入仁寿县师范学校读书,然后分回资阳县来。所以资阳县办一个自己的师范学校很必要。但为啥不办在资阳县城,而办在离县城几十里的临江寺呢?我们就弄不清楚了。

     不管啥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总之临江寺中学火了。规模扩大,首先是校舍扩大,得大兴土木建设。于是政府投资,规划在临江寺中学东头的杨家湾里修建新教室,规划高中班和师范班都在那里上课。那里本是一弯冬水田,即每年种一季水稻,秋天收割后仍蓄水过冬,第二年再种水稻。可能是资阳地区的黄泥地,不适宜放水种小麦吧。另外一个原因的灌溉问题,没有灌溉水渠,到春天那里来水插秧?!其实不止资阳如此,四川大部分丘陵地区都如此。要新建高中和师范的校舍,就得占用这些农田。我们那时还是小孩,不清楚是如何征用那些农田的。但我想在那个形势下很简单,农田是集体的,占用不会引起纠纷,只要上面一声命令就解决。

     很快,一排排的平房建起来,一车车的桌椅送来,每一排平房有四间教室,每间教室可容纳五十多个学生,教室内的设施都是全新的,还可以闻到油漆味。按计划师范生每届招收两个班,约100人,在全县范围内招生;高中生也招两个班,约100人,主要招收临江区、保和区的初中毕业生,也包含在临江寺中学初中毕业的简阳县学生。但不知怎么安排的,到我们初三时,我们年级也搬到山湾的新教室。在我们升入高中后,又回到原来校园里的老教室。

    学校升格了,学生多了,相应的教师也要增加。一些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到临江寺中学来,有四川师范学院(即如今的四川师大)分来的,还有山东大学等综合大学分来的。但是,需求的教师仍然满足不了规模的扩充,只有让一些老师勉为其难教高中或师范。比如,我们的文学课教师王洛明,就成为我校高中的语文课教师。

     58年的公社化,地处临江寺的合力乡,变成了合力公社;我们的七里乡,也变成了七里公社。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学校配备了一个司号员,上下课都吹号。我感觉到最大变化是,通学生(走读生)可以住校,在学校学生食堂吃饭。但是这个决定却改变不了国家的户口政策,我们的户口和粮食关系仍然不能转到学校,我们仍然是农业人口,必须每月从各自的大队带自己的口娘交给学校。比如我们大队秋冬以吃红苕为主,我们每月每人得向学校交120斤红苕(那时四斤红苕抵一斤大米)。

    对于这个政策的变化,是有利于通学生的。至少我们每天可以少走很多路,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了。但是在我家却遇到问题,因为我和二姐都在临江中学读书,要准备两套被褥就成了问题。这时候钟飞主动向我提出:“你来和我挤一间床不就行了了!”

    于是我不客气地接受了钟飞的邀请,住进学校宿舍,和钟飞每晚挤在一间单人床上。学生宿舍的单人床都是上下铺,宽窄一个规格,要挤两个大人的确够呛。但那时我俩都还小,可以勉强挤在一起。何况已是深秋,两人挤在一起更暖和。因此,我和钟飞的关系更加紧密起来。白天坐在一起上课,课余时间在一起打乒乓球,晚上挤在一间床上,真正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然而,通学生变住校生并没有更多的政策光临,让学校遇到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两个月后便宣布停止,各自当自己的通学生去。钟飞得知我不跟他一床挤后,还来询问我,以为是我有啥不满意的地方。

 “有啥不满意?”我笑道,“我够满意的了。就是学校不让我再满意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