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川方言趣谈庄子人世间文化 |
分类: 民俗 |
四川方言中有个名词叫散眼子,是指那些自由散漫、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或者没有组织起来的闲散人员。比如说:“我们家那个散眼子娃娃,一天到黑不工作,在外头不晓得恍(鬼混)啥子。”
《庄子·人间世》有一段话为:“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始终遵循的道理,何况像我们这样闲散的人呢!”
可见四川方言中的“散眼子”,应为“散焉者”,可能是口头相传,由发音演变而来。这里的散焉者,是指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拘无束的样子,体现了典型的“道家思维”,也是庄子对自己的谦称。按庄子的思想,该词属于褒义词。在四川话里变成有些贬义的词。但多数情况下,该词带中性,没有骂人、贬低人的意思。正如成都话中的“街娃儿”,意思与散眼子差不多。如今成都许多年轻人自称“街娃儿”,也属于谦称一样。比如:“我年轻时是一个散眼子娃娃,后来懂事了,就没有那么恍了。”
前一篇:四川方言“宝器”源自《世说新语》
后一篇:好难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