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与渣男13,同桌的他们
(2020-04-15 12:18:49)
标签:
长篇连载小学同学情感 |
分类: 小说 |
邹丹家与何慧家都在成都市中心的忠烈祠附近。邹丹的父亲与何慧的父亲都是省政协委员,因此两家是世交。他们两家相隔两条街,上小学和中学都在一个班,两人是资格的毛根儿朋友,即如今所说的闺蜜。
张定有,即后来的张向东家,与邹丹家相隔一条街。张定有家庭出身贫民,家庭经济一直很不好。解放初划分阶级成分时,城市有工人、贫民、平民之分。所谓贫民,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打工者,但又不能算工人。张定有的父母在解放前靠打工养活全家,有时在杂货店当店员,有时在餐馆当勤杂工,偶尔也顶替厨师炒菜。张定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老三。解放后张定有的父母都成为餐厅的勤杂工,工资收入不高,加之儿女多,所以经济条件很差。据说他父亲给他取名张定有,就是希望他以后别受穷。
由于就近上小学的政策,邹丹、何慧与张定有在同一所小学读书,而且在同一个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张定有知道自己上学不容易,所以他读书很用功,成绩也很好;与一般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样,张定有回家要帮家里做事,所以一放学就得赶回家去,跟班上的同学交往比较少。他接触最多的却是邹丹,因为他和邹丹同桌。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好,课余也常讨论一些问题。邹丹知道张定有家庭经济困难,本着父亲教导的要有爱心,常给张定有带些小东西,比如铅笔、小笔记本,有时还给他一些零食,让张定有觉得邹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心里常想,他长大后一定要找个邹丹那样的女人做老婆;可邹丹完全由所谓爱心出发,根本没有张定有那种想法,她的心气高,怎会喜欢张定有这样的孩子?!
那时何慧是他们的班长,和张定有并没有什么交集。张定有和邹丹接触比较多,按张定有后来的想法,他和邹丹应该是青梅竹马了!可惜这种关系没有保持很久,小学毕业后他们要升入初中,邹丹与何慧升入附近的一所女中,张定有升入普通中学,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邹丹很快就忘记了这个小学的同桌,张定有却一直把邹丹牢记在心里。
上初中后不久,困难时期来临,一般人都面临挨饿,张定有的情形可想而知。在张定有考上大学前,可以说他还没长成人,还属于所谓根号二的高度,即只有一米四左右高。1963年,张定有考上益州大学物理系,在学校享受全额助学金。由于形势好转,64年大学伙食费涨到每月12.5元,米饭敞开,每天中午晚上都有肉吃,张定有的身高直往上冒,约一年的时间,他由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二,在成都算比较高的男青年了。
张定有虽然发育迟,但对邹丹却一直抱有幻想,希望今后娶个邹丹那样的妻子。但因家贫而自觉低人一等,还因同学嘲笑他的名字“定有”,就是因为家里啥都没有。所以张定有一直想改名,这就是后来在WG中改名张向东的原因。邹丹考上四川外语学院法语系,与她父亲早年留法有关,她憧憬法国,希望有一天到法国去看看,或者成为外交部的法语翻译,乃至外交官。邹丹高考时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外语学院,谁知临场发挥不理想,被四川外语学院录取。
张定有考上益州大学后,他不再觉得比人低一等。因为益州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在重庆的四川外语学院属于普通高校,他这时觉得自己比邹丹高一篾片(四川方言,一点点的意思。)。进入大学后,张定有觉得有资格追邹丹了,但没有勇气去找邹丹,因为他还矮,简直像个小孩。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孩子发育迟。在64年他长高后,张定有终于鼓足勇气给邹丹写了一封求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