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俗四川
民俗四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839
  • 关注人气: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2020-02-20 12:40:25)
标签:

美食

烧烤杂谈

火灰烧烤

民俗

烧烤,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美食,也是至今国内外都风行的美食。笔者在法国去得最多的餐馆,是我们称之为墨西哥烧烤店,其实是美国印第安风情烧烤店,每到周末都人满为患。它的特点是明火烧烤,无论牛排、猪排、鸡翅,烤出来都黑糊糊,好像人们都特别喜欢那糊味。享受这种印第安风情的烧烤,让我想起蜀乡的一谚语: “鸡鱼蛋面,不如火烧黄鳝”, 意思是说蜀乡烧烤味道比煎炒的都好,并非只是火烧黄鳝最好,顺口而已。

以前农家烧柴煮饭,都用柴禾,大多是庄稼秸秆,如玉米秆、小麦秆等。这些柴禾燃烧快,草木灰多,煮饭炒菜时,要专门有一个人烧火。灶塘里燃过的灰多,把红苕、新鲜玉米、芋儿、土豆、黄鳝、鱼等埋进灶塘火灰中“烧烤”,得到的烧红烧、烧玉米或烧芋儿特别香,不像如今街头的烤红烧、烤玉米,水垮垮的,不好吃。因为都是先煮好后,再在炉子上烤的。农家火灰烧烤,因食材埋在火灰中,表面不容易烤糊(据说肉烧糊会致癌),但表面结壳,又能保持一定的水分和原始香味,所以烧烤出的东西特别好吃,不是如今的烧烤店或街头烧烤可比拟的。其中,最让人回味的是火烧黄鳝。

     黄鳝的营养丰富,按蜀乡话说黄鳝最补人。但黄鳝的烹饪却很特殊,因为黄鳝身上的粘稠液体多,即四川方言说的“旋旋多”,活黄鳝如此,剖杀后也如此。剖杀后的黄鳝就是血和粘稠液混在一起的,一般红烧或鲜炒口感都不好、味道不佳,只宜干煸。所谓火烧黄鳝,就是不剖杀,将整条黄鳝放进灶塘火灰中烧烤,烧熟后取出,拍干净灰,再剖开肚腹,清理干净内脏,放上盐、海椒面、花椒面等调料,吃起来味道特别好。原因在于它保留了黄鳝血,烤干了粘稠液,留下黄鳝原汁原味的烧烤香味。

火灰烧烤法,除了烧红苕、烧玉米、烧芋儿、烧黄鳝外,还有烧蔬菜,比如茄子、海椒这样烧后,吹拍干净灰,茄子撕去皮,放上调料,别有一种风味,特别好吃。这种烧烤法,以前在巴蜀地区都很流行,以至峨眉山的和尚都很擅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上峨眉山玩,住在寺庙中,寺僧有一道烧笋子,也是这种烧烤法:将箭竹笋连壳放进灶塘里的火灰烧,烧熟后取出后剥壳,再切成段,放上调料而成一盘菜。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鲜笋。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念念不忘。

     如今蜀乡农民大多不烧柴禾,改为烧煤或天燃气,这种蜀乡烧烤只能留在记忆中了。或许,在边远山区还能找回这蜀乡的味道。比如凉山彝族的火塘,就常用火灰烧烤玉米馍馍、玉米、土豆等。彝族人喜欢在冬天一次做许多玉米馍馍储存起来,吃时放在火塘里烧烤,取出后习惯“三吹三拍”除去灰,烤出的玉米馍馍皮脆,好吃!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雷波县桂花乡搞公社化运动时,几乎天天吃那样的烧烤馍馍,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时光。

            图片来自网上,特向原作者致谢!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怀念蜀乡的烧烤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