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烧烤杂谈火灰烧烤民俗 |
烧烤,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美食,也是至今国内外都风行的美食。笔者在法国去得最多的餐馆,是我们称之为墨西哥烧烤店,其实是美国印第安风情烧烤店,每到周末都人满为患。它的特点是明火烧烤,无论牛排、猪排、鸡翅,烤出来都黑糊糊,好像人们都特别喜欢那糊味。享受这种印第安风情的烧烤,让我想起蜀乡的一谚语:
“鸡鱼蛋面,不如火烧黄鳝”,
以前农家烧柴煮饭,都用柴禾,大多是庄稼秸秆,如玉米秆、小麦秆等。这些柴禾燃烧快,草木灰多,煮饭炒菜时,要专门有一个人烧火。灶塘里燃过的灰多,把红苕、新鲜玉米、芋儿、土豆、黄鳝、鱼等埋进灶塘火灰中“烧烤”,得到的烧红烧、烧玉米或烧芋儿特别香,不像如今街头的烤红烧、烤玉米,水垮垮的,不好吃。因为都是先煮好后,再在炉子上烤的。农家火灰烧烤,因食材埋在火灰中,表面不容易烤糊(据说肉烧糊会致癌),但表面结壳,又能保持一定的水分和原始香味,所以烧烤出的东西特别好吃,不是如今的烧烤店或街头烧烤可比拟的。其中,最让人回味的是火烧黄鳝。
火灰烧烤法,除了烧红苕、烧玉米、烧芋儿、烧黄鳝外,还有烧蔬菜,比如茄子、海椒这样烧后,吹拍干净灰,茄子撕去皮,放上调料,别有一种风味,特别好吃。这种烧烤法,以前在巴蜀地区都很流行,以至峨眉山的和尚都很擅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上峨眉山玩,住在寺庙中,寺僧有一道烧笋子,也是这种烧烤法:将箭竹笋连壳放进灶塘里的火灰烧,烧熟后取出后剥壳,再切成段,放上调料而成一盘菜。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鲜笋。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