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民俗四川
民俗四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839
  • 关注人气: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60,空巢的烦恼

(2019-02-20 13:03:26)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情感

养老问题

分类: 小说

“其实,我们都很羡慕你们的子女出国留学。”胡倩茹说,“我们学校也有不少教师的子女出国留学,他们一谈起子女就得意得很。可以去儿女那里耍,还可能去国外定居。你们也一样,去法国和女儿在一起多好?!那是一个浪漫的国度,许多人想去还去不成嘞。”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何慧说,“你听我说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处吧。今年女儿回国时,我们曾一起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对女儿说,可能当初送她出国错了。我们现在只有她一个孩子。我们老了,感到孤独不说,以后走不动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所以提出要求,让女儿回国工作。

“可是女儿说,现在独生子女这么多,都有这个问题。比如我那女婿是上海人,也是独生子女。如果回国,应该和他一起回上海工作,成都没法和上海比,怎么会弃上海而来成都呢?回国解决不了我们空巢的烦恼。她说,不如我们去法国定居,他们就好照顾我们;但是我们不想去,因为那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不同,我们不习惯长期呆在那里。再说,我们不懂法语,这个年纪的人了,也没有信心学好法语。不懂法语如何与人交流?我们去法国不会感到更孤独吗?去国外旅游可以,去定居不行。我们已经在女儿、女婿陪伴下游过许多欧洲国家了,没有必要再去了。想不到李兆明不想去法国,却又不想让女儿回国来工作。”

“李大教授有何高见?”胡倩茹问。               

“哪里有啥高见啊!”李兆明说,“我认为不要为难女儿,她今后的路要她自己走,我们不能替她安排。她有她的难处:女婿是上海人,他父亲在法国有生意,他怎会愿意到国内来工作?我不后悔送她出去,我觉得女儿像我,是个做学问的人。在西方搞学术的条件比国内好,可以在那里真正做学问。她愿意留在法国,就让她在那儿吧。

“慧慧问我:‘我们以后走不动了,生活不能自理时咋个办?’我就说‘去养老院吧。’其实这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我和我的同事、同学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吧,未必还像农村那样养儿防老?!其实如今的农村也差不多,前几年我回农村老家发现,中青年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那不是空巢老人是什么?!就说城里吧,说说我们那些同事和同学,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一儿一女,不少人的儿女出国去了;有的没出国,也出外闯事业去了,几乎没有哪个和儿女在一起的,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成了空巢老人!如今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应该把这个社会问题推到儿女身上,老了去养老院应该是最好的出路。”

何慧接着说:“我没有想到,平时沉默寡言的他,会对我们养老的问题想得这么多,这么深,而且总是设身处地为女儿设想。听到这里,我女儿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女儿说:‘妈,爸,我会认真考虑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的。但是我目前想到的两个办法都有难度。一是给你们二老办法国的长期居留,让你们以后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这个办起来难度有点大,因为去法国的长期签证即半年签证控制得很严,何况长期居留?!另一个办法是说服你们的女婿,让他带上你们的外孙一起回国。这需要时间,难度也大,因为他习惯在法国,他家在法国有生意,一时难劝他回国,尤其是到成都工作。”

“‘我才不去法国嘞!’我说,‘前几次去你们那里都只有九十天,一去后就开始计算还有多少天回来。我们在那里过不惯。俗话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我们在成都生活了几十年,在这里习惯了。我们又不懂法语,没法与人交流。你爸懂点法语,他还是不愿意在那里过久了。’

“我女儿说:‘妈,爸,你们身体都还好,现在不要想那么多,还是多出去旅游。如今不是说六十岁后才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吗?多出去看看,欧洲你们玩够了,可以去美洲、非洲、澳洲啊!说不定你们还没有玩够,中国就超过欧美了。到那时不消劝,你的外孙和女婿都会争着回到中国来。”

“我女儿这话说得不错。”李兆明接着说,“不要老是想到走不动,想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你看我们国家发展得多快!想当年我去美国留学,曾感叹今生看不到我们在国内过上那样的生活了。那时我们的工资多少?几十元钱,只有别人工资的百分之一。我靠节余的生活费,给家里买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把他们高兴得什么似的。如今看那点东西算什么?!他们那时还说,我在国外呆几年,可能比我们一辈子都挣得多!现在怎样,我们的退休金不是也不少了吗?!’

“他们两爷子像在给我说相声一样!”何慧笑着说,“我又不是老顽固,哪有那么想不开?!只不过想到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心里常惦念罢了。’

“‘妈,爸说的对。’我女儿说,‘我每次回国来,都发现变化很大,真是日新月异;可一回到法国、回到巴黎 ,几乎年年都是那样,没有啥变化。难道你们不觉得吗’

“我们的讨论就这样,说到关键处就没有下文。唯一现实的就是去养老院。哪有你儿女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在我们这批同学中,你们是最完美的!”

胡倩茹听到这里,心里也有一点得意,便来劝何慧说:“你刚才不是说过吗?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没有十全十美的。太完美了不好,老天会让你有一点缺陷的,你们不过就这点烦恼,算个啥?!”

“其实,我们的经历并不比你们好。”何慧说,“我们分配时心情很不好,不甘心在农村基层干一辈子。我们在凉山经历的苦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但我们相信,有一天会跳出山区,去做能结合专业的工作。毕竟党和人民培养我们十七年,我们应该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拿来为人民服务啊!所以我们经历过许多艰难曲折,靠自己的奋斗做出了一些成绩,没有啥值得后悔的。有些事虽然过去了,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意思。跟你们一样,没有那些年的磨练,不会有后来的坚强意志。所以,我们还得感谢老人家当年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对不对?!”

“慧慧,你真幽默!”胡倩茹一听笑起来说:“慧慧,不要说那些令人烦恼的话,还是说说张丽蓉和李友源的事吧。你一定还知道他们一些事没说,也许就是他们后来跟你失联的原因。”

“倩茹,你够精的。”何慧说,“我的确知道一件李友源的秘密,还可以说是传奇故事,我想我们班没有其他任何同学知道,或许与他们失联有关。”

“快讲,慧慧,我等不得了!”胡倩茹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