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2019-02-19 03:44:52)
标签:

汤圆与元宵的历史

区别

杂谈

美食

分类: 杂谈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热闹非凡的元宵佳节到来,人们都知道这天必须吃汤圆或元宵,以示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汤圆,人们太熟悉不过了,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元宵是什么东西,以为是同一种东西,叫法不同而已,即南方人叫汤圆,北方人叫元宵。其实不然,汤圆与元宵是两种不同的应节食品,历史不同,做法不同,吃起来也不同。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笔者第一次在北京过元宵节时,听说北京人那天必须吃元宵,而元宵必须去超市买当天摇出来的。我受好奇心驱使去超市,果然见元宵制作是在一个大簸箕中装满糯米粉,把馅放入其中摇出来的。买回去煮来吃,发现元宵皮很硬,根本没有糯米软而糯的特色。据说这就是北京喜欢的口感,有劲道,有嚼头!这是北京人的嗜好,如同颇具北京特色的老北京炸酱面一样,要有嚼头才是北京味道。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据考,最早的汤圆出自宋代的明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当地人用白糖、黑芝麻和猪油做成馅芯,再用水磨糯米面包制成23公分的圆形生品,开水下锅,煮熟后食用。由于下锅煮时先沉后浮,所以最初叫“浮元子”,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在古汉语里,“汤”是开水的意思,后来人们逐渐改叫汤团、汤圆,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梦粱录》中称作“汤团”,《武林旧事》又将其称作“乳糖圆子”“澄沙团子”,说明这时的圆子已有了馅芯,所以宁波人在此基础上创新为煮而食之的馅芯汤圆。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及各类蜜饯果料等。据说最早的元宵出自元代。据说上元节(元宵节)期间,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点铺,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首创了摇制法。明代刘若愚对此有详细记载:“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因系正月十五晚上食用,直接取名“元宵”。方法虽然粗犷,但构思巧妙,且适于批量生产。

  清代以来,北方各地的元宵制作日益精细,并有专门的机械装备,北京的桂花什锦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都很有名。南方各地的汤圆,更是新品层出,如成都的赖汤圆、重庆的凌汤圆、上海的擂沙汤圆、苏州五色汤圆、广东的四式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可谓花样新奇,名目繁多。据说国外友人吃汤圆,因不知馅芯如何放入而叹其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南方人不吃元宵,而吃汤圆,而且大年初一早晨一定要吃汤圆,不吃饺子。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也吃汤圆,但元宵节必须吃元宵,正如他们的初一饺子初二面,头伏饺子二伏面等习俗一样,吃得津津乐道,南方人却不以为然。

汤圆与元宵除做法不同外,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1、口感不同。汤圆吃起来口感软滑细腻,元宵吃起来较硬,即有劲道,有嚼头;

2、外观不同。元宵外观浮粉,汤圆外表光滑;

3、汤水不同。元宵汤水乳白色,汤圆汤水清澈。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元宵节闲聊汤圆与元宵

因为二者的制作方法和用料都有所区别,因此在保存时间上完全不同。元宵表面浮粉,外层糯米粉极易吸水受潮,最好不要超过两三天,要尽快使用。汤圆保质期较长,可达到半年至一年,可以冷冻保存,随吃随取。

朋友笋里巴人留玉曰:

汤圆用手包,簸盖滚元宵。口味分南北,诸君各自挑。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向制作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