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之恋114,跳出山沟
(2019-01-04 13:27:30)
标签:
长篇连载老五届的故事情感调动工作 |
分类: 小说 |
胡倩茹看到赵晓明让只有三岁的丹丹洗尿布,感到十分心痛。过后她对丈夫说:“晓明,你是不是太狠心了?!你让那么小的女儿洗尿布,你一点不心痛?”
“心痛,为啥要心痛?”赵晓明说,“我们乡下教育小孩都是这样的。我从三岁起就帮家里做事,帮父母带弟弟妹妹;到七岁时,奶奶就教我做饭。我奶奶常说:家贫出孝子,娇惯出孽子。我不想让我们的儿女在娇惯中长大!要不然害了他们,也会害我们自己。”
“也许你这样做是对的。”胡倩茹说,“我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事,再看到丹丹那个样子,就很心痛。我从小到上学读书,都没有做过什么事。我们家里请有保姆,那些事都是保姆做的。”
“你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高,请得起保姆。我们呢?我们请得起保姆吗?”赵晓明说,“你这个大家闺秀能一辈子跟在你父母身边吗?我想起你刚来这里时,不会做饭,不会用针线,一颗扣子掉了都不知道咋个缝上,你搞忘了?!”
“好在遇上你,要不然当年到这里不知道我会怎样狼狈!”胡倩茹笑起来说,“以前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一走进社会才知万事艰难。看来,毛主席他老人家指示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真英明!”
“对呀,要不然你这个千金小姐咋个会跟我这个农民相结合啊?!”
“看你越说越得意了,把我这大家闺秀改造成农妇了,你很高兴是不是?”
“你像农妇吗?你是塑造人们灵魂的工程师啊!”赵晓明说,“不过,你现在的确变了样,没有那千金小姐的娇气了!”
“那就照你这样做吧,我也不愿意从小娇惯的孩子,要不然将来就成孽子啰!”
“你没有意见了就好。谁不心痛自己的孩子啊!我这样做也是为他们好,以后不要那么依赖父母。等我们老了,才能真正享受天伦之乐。教育孩子的事就交给我吧,我们也只有将我们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赵晓明说。
“说到教育孩子,让我想到孩子受教育的问题。”胡倩茹说,“如今邓大人出来主持中央工作了,开始说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你能不能去县里反映一下,把我们调到县城里教中学。要不然长期在这里,我们的孩子读书怎么办?要给孩子争取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啊!”
“你说到点子上了,我最近也想到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来得及跟你商量罢了。我最近就去县里跑一趟,看能不能找到熟人帮忙。如今没有熟人帮忙,很难办成一件事啊!”
“我相信你能办成!”胡倩茹说,“你是本县人,会有关系,会有办法的!”
赵晓明后来跑了几次县城,调动了他一切能调动的亲戚和同学关系,以结合专业为名,成功把他们调到县中学当教师。他们算做到结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了。胡倩茹教化学,赵晓明教数学,不再是在山沟里教小孩认字的小学教师了。他们都很高兴,把这个消息尽快通知了胡倩茹的父母,两位老人家得到这消息后很高兴,才对他们这个小女儿的事放心了。他们回信说:“这一切都拜邓大人所赐!”胡倩茹却认为:“我也觉得幸运,找到一个本地大学生,有办法办到外地人办不到的事!”胡倩茹的话有些偏颇,还是他父母的回信说得实在:“如果不是邓大人上台执政,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赵晓明那些关系能走得动吗?!“大学生在乡下教小学的不少,那时已开始逐步调整,调到更合适的单位工作。应该说,不是赵晓明拉关系得当,而是他拉关系正当时候,正当政策松动时期。后来他们听说在他们附近县有一对大学生夫妇,也是分到大山区教小学,那山区不通公路,他们是当地农民用轿子把他们及他们的行李抬进山区的。大概也是这个时期,上级主动把他们调到区上教中学,并没有疏通什么关系。那位女大学生后来还得意地说:“没有想到结婚时没有坐花轿,到那时会给我补上!”
胡倩茹和赵晓明在山乡教小学的生涯从此结束,但他们后来回想起在那里的生活,并没有怨恨。因为他们是在那里相识,在那里相爱,在那里结婚。山区几年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他们最难忘的记忆,也成为他们夫妻最和谐,最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