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说的不是医生自救,而是对被蜜蜂蛰后引发全身过敏,医生如何抢救。该文中医生忠告:“我想告诉所有人,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第二,用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蜜蜂蜇一下虽然是小事,但是您已经出现了过敏现象,为了防止过敏引起的休克和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
文中所提到的几个病例,是特殊情况,是急性全身过敏。一般情况下无过敏现象,按文中一到三点做就够了。笔者在本月初就被蜜蜂蛰过,就是按那些方法处理,没有去医院,过几天就消肿了。因此,医生的这四点建议十分重要!
笔者在这里要说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另外一个故事。不是被蜜蜂蛰,而是急性荨麻疹。以前乡村称之为发丹,其症状与文中描写的被蜜蜂蛰后过敏完全一样。这种全身性急性过敏,可以因蜂蛰(一般来说不是蜜蜂,而是有毒的黄蜂等)而引发,也可以因其它过敏源,如花粉、土漆等引发,有时弄不清楚是什么引发的。四十多年前,笔者就经历过类似的死亡危机:
大约是在1976年冬,或1977年春,我们凉山氮肥厂(在双流华阳镇附近)筹备组的人员住在成都梁家巷的凉山州办事处,我和大学同学叶松住在一起,有事时常一起进出。有一天我和叶松从外回到办事处,我感到极度不适,随后就呕吐,弄得住房地板一塌糊涂。很快,我觉得呼吸困难,喉咙堵得慌,感到生命就要结束似的。这时叶松正准备替我收拾地下的秽物,我挣扎着喊道:“叶松,我不行了,快要死了!”接着我就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好久我醒过来,发现叶松和办事处的医生站在我床前,他们微笑着说:“抢救过来了!”我睁眼一看,地面的秽物已清理干净,肯定是叶松做的,他却一语未发站在那里看我。只听医生说:
“你是患典型的急性荨麻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丹’,不是叶松尽快把我叫来,你可能就危险了!”
我知道,是老同学叶松和那医生救了我的命。后来我向那医生致谢时问:“我和叶松在一起,怎么他没事,我却整得这么恼火呢?”
“那是各人体质不同的原因。”医生说,“有的人对这种物质过敏,有的人对那种物质过敏,说不清。”
“医生,你说这就是民间说的发丹,的确像。”我说,“我见过发作的情况,病人也说出不赢气,要死了。但那时没有医生,按当地的习惯,用墨笔在左右两臂和前后胸分别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说是请菩萨来镇丹神。也真神,不久病症就消失了!”
医生听后笑起来说:“那是迷信!症状不严重时不久自愈,算他运气。严重时如不及时送医,命就保不住了!你应该好好谢谢叶松,要不是他,你也可能没命了!”
叶松和我一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们是老同学,也是好朋友。当时只是对他口头谢过,不久就淡忘了。叶松是云南昆明人,他的妻子在昆明,很想调回昆明,但那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还属凉山管,那时凉山是有进无出的。但后来恢复招收研究生,我劝叶松一起去报考研究生,他听从了我的劝告。后来他考上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我考上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很久没有见过面。直到2001年他带学生来川大参加学术会议,说要当面谢我,是我劝他考研究生的。我笑着说:“你叶松当年不是救过我一命吗?你我老朋友了,彼此彼此!。”他吃惊地问我:“有那样的事吗?”他完全忘记了当年的事。
为博友重视全身过敏,下附该微信全文:
北京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转发可救人一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我是一名北京急诊医生。下面这两个病例是我亲身经历,结局是一死一活。这两个病人在垂死一刻完全不同的自救,值得所有人深思、借鉴、学习。
两个病人,一死一活——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就是被土蜂子蜇了一下,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应该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还去抢救室,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不放心,您就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蜜蜂蜇一下虽然是小事,但是您已经出现了过敏现象,为了防止过敏引起的休克和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我还想再进一步解释,但这个时候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
就在我抱住他的那一刻,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差点我们俩一起摔倒。在病人孩子的帮助下,将他扶到诊室的床上,孩子搂着他,惊慌地看着我不知所措。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真要谢就谢你自己吧,幸亏你被蜜蜂蜇了后出现不适,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经过了这件事,我想以后他一定会对蜜蜂会更加”情有独钟“的。
这个病人是幸运的,及时来到医院,及时治疗,没有出现严重后果。但是这让我想起我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城里的一对年轻父母带着5岁的女儿回姥姥家,姥姥家在农村。
这个季节正是鲜花盛开的时候,当朵朵在花丛中玩耍时不小心被一只蜜蜂蜇到了手,疼得哭着喊着叫妈妈。一家人看着朵朵疼得一直哭都很着急,最后还是姥爷有办法,拿出牙膏涂在了蜇伤处。似乎有了些效果,朵朵不哭了。
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但是,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随着盘子清脆的摔碎声和妈妈的尖叫,一家人冲进了屋子里。朵朵趟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然而,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30分钟路程的当地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妈妈抱着冰冷的朵朵,爸爸抱着悲痛的妈妈,姥姥已经哭得晕了过去,姥爷用拳头捶打着地板,讲述着事情的经过......抢救的医生护士都哭了,我忍着眼泪,不敢直视他们,宣布了临床死亡。
转身后我的眼睛也模糊了。我甚至不敢去告诉这一家人:如果当时抱着孩子去3分钟就能到的就近医院治疗,朵朵有九成活来下的可能。
他们错了,他们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抢救时间。我心里好难受,后来的一个班,一个护士对我说,那天那个小女孩真可惜,回家后妈妈抱着自己的女儿哭了好久。
请把这些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这两个病例一死一活,教训极为惨痛!我想告诉所有人,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
以上这些经历是我今年4月份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今天之所以通过“三甲传真”再发布出来,是想告诉更多的人:这篇文章,最近又救了一条命!
前段时间我白班时和往常一样在诊室忙碌着,突然抢救室呼叫:“蜂蜇伤,过敏性休克,昏迷!”
我放下手中一切奔向抢救室。这是一个50多岁的农民,全身大片大片疹子,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眼睑肿得拔不开眼皮,大小便失禁,血压测不到,心率130次每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QD79WV9ibR2Cn6qiaSCTaicCeTrD69fMPxuX8ibjSS70OghCSCgfuKu9tdQfX47CFyq5mdO2ch83jeJkR48826icia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和我的同事迅速进行抢救,20分钟后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患者是我们当地一个社区120送来的,120在第一时间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激素治疗。在患者的情况渐渐好转后,我对患者的女儿说:“多亏第一时间就近治疗后120送至我院,要不然等到喉头严重水肿完全压迫气道,可能真的来不及了。”
没想到我却听到了120随车医生说:“不用谢我,应该谢谢你,他女儿说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蜜蜂蜇伤后出现过敏应该就近就医,她一路上一直在说。”
患者的女儿听着我俩的对话,看了看我惊讶地问:“那篇小女孩被蜜蜂蜇伤的文章是您写的?”她飞快掏出手机,把那篇收藏的文章递给我。
我笑了笑,点了点头。没想到,她“扑通”一声,真的是扑通一下,竟然跪在了我面前:“老天开眼啊,我爸爸命大啊,是您的这篇文章救了我爸!”
我蹲下去,一旁的护士帮忙和我一起扶起了她。后来我才知道,当老人被蜜蜂蜇伤后,并没有去医院,而是回家了,说全身无力,眼皮都抬不起来。其女儿发现不对,赶紧请邻居开车送老人去医院,刚开始大家一致认为要直接来我们医院,他家的距离到我院大概40分钟的车程,但是女儿看过我的那篇文章后执意要去就近医院先用上药,尔后用120转院。
老人生生在鬼门关上转了一圈,我不经背后有些发凉,但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普是有温度的!是有生命的!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
最后,我还是想再一次提醒所有人,夏季户外活动或游玩时,如果遇到蜜蜂蜇伤后: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
一定要注意: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本文授权改写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id:yiluxiangqianweiz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