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奇谈33开明王朝的覆灭及其启示
(2018-07-19 16:13:01)
标签:
盆地意识好色废政内斗南逃历史 |
分类: 历史 |
金牛古道的神话故事与开明王朝灭亡有关,但那只是神话而已,历史的真像如何?到开明王朝的末代,统治者安于享乐,已无所事事,日渐腐化,完全丧失了前期奋发有为的气象。曾经拥有褒汉之地,兵锋直逼秦国雍都的开明王朝,此时已没有了开拓进取之心,昔日的辉煌已在富庶与享乐中不知不觉地沦落了,称雄于西南的景象已成为一道过去的景观。仔细分析开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就明白为啥后来蜀中政权不长久了。
1,安于享乐的盆地意识,可能是灭亡的主要原因。
经济实力的增长速度不适应政治形势的日益变化,这是安于蜀中富裕的开明王朝衰败的原因。那如今的话来说,开明王朝因盆地意识,满足于天府之国的小康生活,不知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秦国实力迅速增长,远超蜀国,并且在与各国的战争中处于上风。而蜀王还沉溺于自我满足之中,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华阳国志•蜀志》载:“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由此秦惠王借故攻蜀。
有专家认为,开明王朝历代帝王好色,武担山的故事最具代表性。为了怀念死去的王妃,竟派人到不远千里的亡妃故里担土造坟,劳民伤财,何其荒唐!五丁力士开金牛道为蜀王迎接美女的故事,也不出其右。所以,有专家考证开明王朝始祖鳖灵与杜宇之间是谁与谁的妻子偷情时,认定鳖灵是偷情者,杜宇是受害者,其依据就是后来的蜀王好色的这两个故事,得出开明王朝历代好色的结论,推定鳖灵是偷情者。这专家的逻辑虽然可笑,但说明君王好色不会有啥好结果的。
好色,是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表现之一。处于天府之国的四川,周围被群山环绕,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易守难攻,安于盆地中享乐,即如今所说的盆地意识。开明朝之后的古各代蜀中王朝都短命,莫不与此相关。有人统计过,古代蜀中政权(开明王朝之后),国运不过五十年,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3,开明王朝内讧也是覆灭之因
到开明末帝,除享乐主义而荒废朝政外,还因内斗加剧,使政局动荡,最后导致其灭亡。蜀王开明十二世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蜀王疑其弟怀不轨之心,又得报苴侯私下同与蜀国有仇的巴王交好,蜀王震怒,于周慎靓王五年亲率大军伐苴侯,占领葭萌。苴侯落败投靠巴国,巴国亦面临蜀国攻击,遂向秦国求救,于是引来秦国虎狼之师。
4,开明王朝遗民南逃越南
唐明皇在安史之乱时逃亡蜀中,秦灭蜀时开明王子逃往越南。
公元前316年秋,秦军由石牛道伐蜀。开明十二世王亲率蜀军到葭萌(今广元老昭化城)迎战,很快败北。秦军长驱直入,直下成都。开明王败走武阳(今彭山县),不久即为秦军擒杀。开明太子与丞相、太傅亦遭秦军追杀,败退逢乡,后相继战死于白鹿山(今彭州市北30公里),蜀亡。但有个蜀王子逃脱,率所部兵将三万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之地(今越南北部)建立文郎国,号为安阳王,称雄达百年之久。
蜀开明王的后裔为躲避秦国压迫,率拥护他的3万蜀人南迁,从成都到雅安、汉源南下金沙江,经云南由红河水道进入越南境内。
据越南古籍记载,越南境内最早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朝”。国君是蜀国的王子,他的臣民有很多都是从古蜀国来的。
《水经注》中写道:越南北部“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水上下。民垦食其田,谓之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成为安阳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