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奇谈30,开明王的“长恨歌”

标签:
开明王朝轶事武担山传奇古文人咏武担山文化 |
分类: 人文 |
人们都知道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它道尽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奢华与绵绵无尽期的遗恨。但少有人知道,他们在长生殿明誓之前一千多年,与长安相望的成都,也有一曲“长恨歌”何其相似乃尔的,这就是古蜀开明王与武都王妃的爱情故事。虽然同是悲剧结尾,但韵味各异;蜀王妃因不服水土而死,蜀王怀念她用她家乡的土为她建了一座坟——成都有名的武担山;而唐明皇却是眼见爱妃逼迫自尽,只留下遗恨;两者都得到历代诗人的吟诵,但后者却无《长恨歌》有名,知道的人少得多。
开明王朝国力强盛,使蜀国成了一个富有繁华之地。当时蜀国的农业已比较发达,盛产稻谷,蚕桑与纺织已有一定的规模,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兴旺,人口的增长也较快,人们的生活也富足而快乐。这种情形对周边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常有慕名而迁到蜀国都城居住的。其中最有名的莫过武都美女入蜀的故事。
据《北堂书钞》卷一六引《蜀王本纪》说“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东平之歌》以乐之”。
常璩《华阳国志》对此也作了记述,说“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有点像神话传说故事的味道,其真相很可能是武都之女初来蜀国都城时女扮男装,后来被蜀王发现是位绝色女子,就被娶为妃子了。蜀王深爱此女,遗憾的是此女因不服水土,没有多久便病故了。《华阳国志》说“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后王悲悼,作《臾邪歌》、《龙归之曲》”。
这个类似《长恨歌》的传说故事并非杜撰,武担山遗迹至今犹存。武担山,就在成都市区内,是过去成都的重要名胜。武担山历史悠久,知名度很高,史载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古蜀国君王因为思念已故的爱妃,便派五名大力士(即所谓的“五丁”)去爱妃的故乡武都(今甘肃境内,一说今绵竹市北之紫岩山)担土至成都,为其营建规模宏大的坟茔,后世把这座坟冢称为“武担山”。这一典故亦常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武担山遂成为了成都平原上的一座“名山”。另外,武担山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登基的地方,因此武担山也广为人知。
武担山的具体位置在成都市区西北角北较场军区大院内。蜀王与妃子的爱情故事变成越来越美丽动人:传说春秋时期,蜀国的开明王朝正处盛世,蜀王是一位多情之人,听说武都有一位美貌如花的姑娘,便去求婚。武都是甘肃省成县以西的一个边远小城,远离蜀地千里,那姑娘为蜀王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便嫁给了他,当上蜀王的王妃。蜀王对她宠爱有加,还命臣下写了一首“东平之歌”取悦于她,但她到成都后水土不服,又思乡心切,便忧郁成疾,一病不起,不久就香消玉殒。蜀王十分悲痛,三日不食饮,焚香烧烛,祷告上苍,大呼“还我妃来!”为用王妃家乡的泥土为其建墓,蜀王派五个大力士,千里迢迢到甘肃武都江堰市去挑土。
那时交通不便,去武都挑土,走的都是栈道。挑担的人只能用左肩挑担,不能换肩,故又称左担道。五个大力士费尽千辛万苦将泥土挑回成都,建成王妃墓。王妃墓高大如山,王妃墓葬之地因而名武担山。其上有望月亭、武担塔、石镜等景观。
望月亭,据说是开明王与爱妃经常来这里弹琴咏歌。亭柱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开明谱歌醉酒悦美人,王妃抚琴望月思故乡。"
武担山的典故作为古蜀国传说故事之一,历来与“望帝啼鹃”齐名,再加上刘备称帝处等独特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名列“初唐四杰”的大诗人王勃作《晚秋游武担山寺序》,极写武担山之秀丽景象,传为佳作;唐朝的一代诗圣杜甫在游览武担山时也曾以“石镜”为题咏诗有“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之句,睹物生情溢于言表。而晚唐才女薛涛在西川节度使段文昌邀她共游武担山寺时表示婉拒,并叹命运凄苦亦吟诗曰“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此外宋朝的欧阳修、陆游,清朝的赵熙等文学家都曾对武担山及其典故进行题咏。今选录于下,供博友欣赏: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王勃)
若夫虎丘仙镇,吴王殉殁之墟;骊峤崇基,秦帝升遐之宅。虽珠衣玉匣,下贲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亦有霍将军之大隧,回写祁连;樗里子
之孤坟,竟开长乐。岂若武担灵岳,开明故地,蜀夫人之葬迹,任文公之死所。冈峦隐隐,化为窟之峰;松柏苍苍,即入碕园之树
。引星垣于沓嶂,下布金沙;栖日观于长崖,傍临石镜。瑶台玉碦,尚控霞宫;宝刹香坛,犹芬仙阙。雕栊接映,台凝梦渚
之云;璧题相辉,殿写长门之月。美人虹影,下缀虬幡;少女风吟,遥喧凤铎。群公以玉律丰暇,林壑而延情;锦署多闲,想岩
泉而结兴。于是披桂幌,历松扉,梵筵霞属,禅扃烟敞。鸡林俊赏,萧萧鹫岭之居;鹿苑仙谈,龙宫之偈。于时金方启序,玉律惊秋。朔
风四面,寒云千里。层轩回雾,齐万物于三休;绮席乘云,穷九垓于一息。碧鸡灵宇,山川极望;石兕长江,汀洲在目
。龙镳翠辖,骈阗上路之游;列榭崇,磊落名都之气。渺渺焉,洋洋焉,信三蜀之奇观也。昔者升高能赋,胜事仍存;登岳长谣
,清标未远。敢攀盛烈,下揆幽襟。庶旌西土之游,远嗣东平之唱云尔。
石镜
(杜甫)
蜀王将此镜,冥冥怜香骨。
众妃无复叹,独有伤心石。
送死置空山,提携近玉颜。
千骑亦虚还,埋轮月与间。
武担山寺
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
武担山感事 (宋·孙应时)
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
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游武担山
叟邪歌漫遏行云,抔土千年几昼曛。
石鉴可磨人不见,东西台下泪泉闻。
七律,陆游
武担山上望京都,谁记黄公旧酒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