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奇谈17,蜀王柏灌

标签:
神秘的柏灌王朝名字之谜年代之谜历史 |
分类: 历史 |
柏灌之名,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六朝《文选·蜀都赋》、宋朝《太平御览》皆云蜀国“次王曰柏灌”。唯独《蜀王本纪》记载的叫“柏濩”(音货)。唐人在《艺文类聚》中说得更玄,“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把柏灌换成了伯雍,不知道根据是什么。由此可见,柏灌的生平,虽然没有记载,其名字却仍然是历代史官争论的焦点。也许,他们也曾急切地想揭开这个接近无解的谜团。
不少专家考证,柏灌一族最初住在如今的彭州白水河与白鹿河一带。白水河和白鹿河的高山上有不少大柏树,上面经常栖息着许多吉祥的灵鸟、白鹤。此时,蚕丛已死,蜀人大抵认为再继续叫蚕丛,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刘少匆认为,蜀人看到柏树白鹤,觉得新鲜,就把自己的部落改为柏鹤氏。但是,他们的口音有问题,常常把“鹤(hè)”念成“濩(huò)”,在别人听来就是“柏濩”。到了西汉,蜀人扬雄根据蜀地口口相传的传说,写成《蜀王本纪》,记载的就是“柏濩”。扬雄另著有《方言》十三卷,加上他又是蜀人,记载的“柏濩”,当是蜀人原话。至于为何以后的古文献中出现的都是柏灌,可能是后世史官的眼误。不过以讹传讹,后人都用柏灌来称呼这位第二代蜀王了。
蜀王的名字,当与其生平有关,由此推测柏灌得名,出于“柏”和“鹤”,并不为过。今日的彭州,仍然有村庄叫“白鹤村”,其来历似乎可以说明其与柏灌部落的丝丝联系。或许,传承的正是柏灌部落的名称。也有专家认为“柏灌”源自泊灌,意为该部落人民善于种植。
由于史料缺乏,柏灌王朝历史只能从史籍中的只言片语及文物考古作推测。这些推测很专业、很繁琐,而且各说不一。于此,只介绍比较合理的结果。
商朝时期,蜀王蚕丛不屈服商朝人的迫害,领导蜀人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战死岷山。蜀国国破,蜀人四处逃散,他们的一支,“从茂汶盆地的东面翻过与岷山相连的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蜀人此举,志在伺机复国,因此不愿意远离岷山。然而,商朝人却迟迟没有给蜀人复国的机会,岷山一带仍然处于商朝人的压迫之下。战不能胜,经年累月的等待让进入四川盆地的蜀人感到绝望。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在岷山复国的梦想,转而向盆地腹地进发。
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蜀人随着一位青年重新进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于是在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那位带领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领地范围涵盖今彭州、什邡、郫县一带。正如某些考古学家所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上有鹤的模样,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蚕丛有关的话,那么遗址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关。
今天的温江寿安镇长青村,有座方圆4亩,高3米的圆形土丘,当地人叫它“八卦山”或“八卦墓”。古人有崇拜八卦的传统,认为八卦蕴藏着乾坤,司马迁的墓也叫“八卦墓”,本不足奇。然而,《温江县志》却记载说,此地“历代相传为蜀王柏灌之墓”,八卦是柏灌之讹。《温江县志》之说,不知源于何处。
公元前1063年,势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新起的鱼凫氏部落兼并了。鱼凫国取代了柏灌王国。
因此,古蜀国始于何时,取决于“人皇”是谁。笔者在《李白为何说古蜀国开国四万八千岁?》一文中已谈到,如人皇是伏羲,三万四千岁或四万八千岁都有道理;如果人皇指轩辕即黄帝,则只有六千多年。即使如此,说柏灌王朝相应于商朝中期,即三千多年前,也不合理。最有力的证据是三星堆遗址考古。据《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博客》,三星堆遗址分四个时期:
第一期: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100年;
第二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
第三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
第四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600年
三星堆遗址开始有人类的时间为约距今4800年前,这个时间确实比史书记载的夏代开始时间(大约距今4000年前)要早很多。鱼凫氏几乎与商朝同时而存。因商朝年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与鱼凫王国存活差不多。
因此,有专家认为,最早建立古蜀国的是黄帝。据《山海经》,黄帝一族最早在蜀山,那时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逐步成为叫“流沙”的川西平原。后来黄帝子孙大禹和柏灌几乎同时从岷山到成都平原,然后大禹顺嘉陵江、长江而下,到中原发展;柏灌则留在川西平原几百年,柏灌王朝应该与夏朝同时代。
三星堆中期对应柏灌之后的鱼凫国王朝,灭于鱼凫王朝应姜太公邀请攻打商:公元前1026年冬,太公姜尚派使节入蜀,联络蜀王鱼凫氏,会同西南巴、濮各部,相约次年春天,会师盂津,进军朝歌,共建新的王朝。蜀人与周人本来就有亲属关系,加之蜀人长期受到殷人的镇压和残害,故欣然加盟,倾其精锐北上伐纣,讨伐无道之君商纣,这支远征的军队是当时古蜀国的精锐。由于国内空虚,被属国造反而灭亡。
另一说是所谓迁徙说,认为柏灌一族后来也效大禹出蜀,在河南建国。由于夏朝内乱,导致柏灌一族分为两支,一支留在河南,一支流到山东。学者黄剑华在《古蜀的辉煌》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斟灌氏即蜀王柏灌,被夏征服后,变为夏的同盟部族,一直随夏东迁,直到今山东一带。” 山东寿兴县东北一带有一个斟灌氏部落,这些人常常对外人说自己是大禹的后代,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而来,是夏王朝的亲属。
河南一带的斟寻氏都认为自己是大禹的后代,据专家考证即留在河南的柏灌一族的分支。据说,那里出土不少文物与三星堆出土文物很相似。
迁徙说虽有点悬,但可说明柏灌王朝为啥没有留下多少传说,史籍只有只言片语地原因。但古蜀国年代的确定,还得靠事实,即以三星堆、金沙等古蜀遗迹考古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