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2017-03-04 16:20:17)
标签:

四川滑竿儿

民俗

肩舆

报路号子

文化

  坐肩舆是高贵的象征,只有皇族、高官才有资格享用;滑杆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力代步工具,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享用。这两种东西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一种东西。
        肩舆实际上从滑杆儿来
《资治通鉴》有注曰:“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东晋及南朝时即盛行。肩舆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这种轿子就是“轿舆”。 
肩舆等级分明:皇帝乘坐肩舆轿子的时候是由8人或16人抬行,是皇帝在宫内往来时乘坐的代步工具;高级官员乘坐肩舆由48人抬行,所谓“八抬大轿”就是从这来的。清初京官三品以上,在京乘四人肩舆,舆前有藤棍双引喝道。四品自佥都御史以下,只乘二人肩舆,单引不喝道。
以前所谓当官的肩舆前有人鸣锣开道,应该是大官肩舆。
           四川滑杆儿
四川的滑杆儿,与肩舆相似,只是少有装饰,无论贫贱富贵都可乘坐,是乡间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不止平民百姓坐滑杆儿,达官显贵也坐滑杆儿。据说滑杆儿之名源于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时,因为担架不够用,就地砍来竹子制作担架,因为全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就称为滑竿。1935年蒋介石在峨眉办军官训练团时,出行坐的就是滑竿。如今去峨眉山、青城山等地旅游,到处可见滑杆儿,游客都可以花点钱免去登山的辛劳,享受颤悠悠的简易“肩舆”。
滑杆儿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面垂脚踏板。乘坐时,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滑竿在上坡时,人坐得最稳;下坡时,也丝毫没有因倾斜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走平路时,因竹竿有弹性,行走时上下颤动,更能给人以充分的享受,且可减轻乘者的疲劳。四川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滑竿最为盛行。特别是峨眉山上的竹椅滑竿,流传了几千年。滑竿的意义已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民间习俗的一种体现。
          颇富巴蜀特色的报路号子
抬滑竿儿一前一后,后面脚夫的视线被前面的人挡住,须前面脚夫传话告诉路上的情况,这叫报点子或报路号子。报路号子与四川各地抬重物时喊的号子差不多,而且因人因地而异,如:
前面路很平直,前呼:“大路一条线,”后应:“跑得马来射得箭。”
要上桥了,前呼:“人走桥上过,”后应:“水往东海流。”

路弯拐多,前喊:“弯弯拐拐龙灯路,”后应:“细摇细摆走几步。”路上有牛粪,前呼:“天上一枝花,”后应:“地下牛屎巴。”

也有前呼:“天上乌鸦飞”,后面答道:“地下一大堆。”

路上有个奶孩,前呼:“地下娃娃叫,”后应:“喊他妈来抱。”
要上坡了,前面报:“抬头望”,后面应:“往上升。”
走缓坡路,前面喊:“懒洋坡”,后面应:“慢慢梭。”
上有障碍物,前报:“照高”,后报:“弓腰。”
路面高低不平,前报:“高矮”,后应:“雕踩。”
前报:“之字拐“,后应:“两边甩”
前报:“三块板板两条缝”,后应:“专踩中间不踩缝”
前报:“上有一个坝”,后应:“歇气好说话”
……
黄炎培于1936年写的峨眉山游记《峨眉天下秀》中,也记载了他们在峨眉山坐滑竿的有趣事:沿路走,嘴里不停的唱。前边的夫子唱一句,后边的和一句,完全是打招呼的意思,但一一编成歌词,从他们嘴里,听到歌词不少。可是字句间很多土话是不可解的: 
  (前)漾漾坡,(后)慢慢缩(前面遇陡坡时唱)。 
  (前)溜得很,(后)踹得紧(同上)。 
  (前)倒?井,(后)风调雨(前面遇沟时唱)。 
  (前)苋子花,(后)莫踹它(前面发见地上有粪时唱)。 
  (前)天上乌云抛,(后)地下乱草草(前面发风地上有乱草时唱)。 
  (前)前挡,(后)后让(前面有物挡住时唱)。 
  (前)连踢带咬,(后)带来拴住(前面遇狗时唱)。 
  (前)左边起了云,(后)右边站个人(前面遇来人时唱)。 
  (前)青石带幌,(后)稳踹不上当(前面遇铺石活动时唱)。 
  (前)活摇活,(后)适中不点角(同上) 
  (前)左边枝子挂,(后)踹右不让它下(前面树枝挡住时唱)。 
  (前)左边一淌油,(后)踹到中间几处溜(前面遇积水时唱)。
黄炎培不懂四川土话,记录得并不十分准确,但可以看出他对抬滑竿儿的报路号子印象之深!
       ( 以下图片来自网上,特向图片作者致谢!)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四川最常见的滑竿儿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简易滑竿儿,座椅以帆布代替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美女坐滑竿儿很有范!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上山旅游,许多人选择坐滑竿儿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老照片:外国传教士坐滑竿儿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老照片,孕妇或病人坐滑竿儿,垫上铺盖(被子)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下坡也稳当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这洋妞好开心!
四川滑杆儿与肩舆
             余秋雨坐在上面在想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