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斌屠蜀招乱,赵匡胤息事宁人
(2016-10-26 14:46:46)
标签:
抢掠屠蜀诱杀降兵蜀军民暴乱斩黄袍辩历史 |
分类: 历史 |
蜀人蜀事杂谈 25
据史记载:宋灭后蜀以后,曾纵兵大肆掳掠,给蜀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宋王朝把后蜀府库里存放的金、银、珠宝、铜币之类的“重货”和绢帛布匹等“轻货”运往京城开封,号称“日进纲”。为此,强征了大量民夫,水陆兼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运完,可见在蜀中掠夺钱财之多。在中原战乱期间,蜀中安居乐业,后蜀主颁布发展农桑政策。四川成都一带,人多地少,农民“协稼不足以给”,多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所以在安宁的后蜀时期,蜀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都因王全斌伐蜀被抢劫一空,引发极大民愤。
后蜀主孟昶投降后,成都的后蜀军自然缴械投降。不久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征发蜀兵到京城,每人给钱十千;不走的人,加发两个月廪食。王全斌等人不执行诏令、扣款不发,从而蜀军愤恨不已,人人想作乱。
宋朝灭后蜀,曾大肆烧杀抢掠,杀戮蜀人,引起蜀中民众起义反抗,使蜀中人口大减。当时宋军统帅王全斌为避免已降蜀军叛乱,竟将两万多已投降的成都蜀军骗入夹城中,将之全部屠杀,由此可见王全斌屠蜀已毫无顾忌。因屠蜀使四川人口锐减,于是引来宋朝外省移民入蜀。大规模的移民潮还在南北宋之交,北方人为躲避金兵侵略入蜀,导致移民入川高潮。据《续宋编年资治通鉴》绍兴二年(1132)入川北方人达15万人;隆兴元年(1161),入蜀北方人达几十万。北宋崇宁元年,四川人口为525.5万人;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四川人口达1153.1万人。
王全斌等人的暴行果然引发蜀中军民反抗。首先起来反抗的是一批被送往京城的蜀军,他们在绵州“叛乱”,占领属县,聚众十多万人,自称“兴国军”,推举原文州刺史全师雄为首领。王全斌派都监米光绪前往招抚叛军,米光绪却把全师雄全族人杀尽,又把他的爱女纳为妾,并收没他家的财富。全师雄听说后,怎会有归顺之心?!他率领士兵急攻绵州,被横海指挥使刘福、龙捷指挥使田绍斌打败;于是进攻彭州,赶走刺史王继涛,杀死都监李德荣,占据州城。成都十县都起兵响应全师雄,全师雄自号“兴蜀大王”,建立幕府,设置官员,任命节、帅二十多人,命他们分别据守灌口、导江、郫、新繁、青城等县。
王全斌后来派兵“平叛”都被击败。全师雄分兵驻守绵、汉之间,阻断阁道,依江建立兵寨,声言准备进攻成都。此后,邛、蜀、眉、雅、东川、果、遂、渝、合、资、简、昌、普、嘉、戎、荣、陵十七州,都跟随全师雄“作乱”。邮传一个多月不畅通,王全斌等人非常害怕。当时城中还有二万蜀兵,王全斌害怕他们响应叛贼,与诸将计谋,把蜀兵引诱到夹城中,全部杀死。
后宋将刘廷祚、曹彬在新繁大败全师雄的军队,俘获一万多人。全师雄退保郫县,又被王全斌、王仁赡领兵打败,全师雄走保灌口砦。有位陵州指挥使元裕,被全师雄任命为刺史,有部队一万多人,王仁赡活捉了他,在成都市中处于磔刑(古代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不久虎捷指挥使吕翰被主将相待无礼,于是杀死知嘉州、客省使武怀节,战棹都监刘汉卿,与全师雄的部属刘泽会合,兵至五万。他们赶走普州刺史刘楚信,杀死通判刘沂及虎捷都校冯绍。后又有果州指挥使宋德威杀死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刘涣、都监郑光弼,遂州牙校王可炮率领州民“叛乱”。王仁赡等人领兵在嘉州讨伐吕翰,吕翰败走逃到雅州。后全师雄在金堂病死,“叛军”推举谢行本为主帅,罗七君为佐国令公,与宋德威、唐陶敝龟占据铜山,不久被康延泽打败。王仁赡又在雅州大败吕翰,吕翰逃到黎州,被部下杀死,把尸体丢在水中。后来丁德裕等分兵招降,叛军才平息。
然而赵匡胤并没有杀王全斌等,“顾及以前的功劳,特别给予宽大,只停任节度,仍然委任藩镇宣政。我不是没有恩惠,你们应当自己反省。全斌可责授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彦进可责授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特别改建随州为崇义军、金州为昭化军来安置他们。仁赡责授右卫大将军。”也就是削去兵权,任个闲职养老。待宋军灭了南唐,赵匡胤又恢复了王全斌节度使之职。几个月后,王全斌去世,享年69岁。
川剧中有一折《斩黄袍》的戏很有名,说的是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借故杀掉开国功臣、结拜兄弟郑子明的故事。其实这戏完全是杜撰,宋史中并没有一个开国功臣郑子明,有人说其原型是王全斌。王全斌的确是开国功臣,但他屠蜀罪不可赦,理当杀而只是微惩,说明这戏冤枉了赵匡胤。当时宋王朝还未灭南唐和北汉,他怎敢杀开国武将?后来灭了南唐,就恢复王全斌的节度使之职。不久赵匡胤死,灭北汉是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的事。所以那时赵匡胤不会杀功臣,也不敢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