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中的“还债”与“不还债”
在四川民间常听到这样的谈话:“你那儿子好还债哦!当了大官,还那么孝顺。”对方反问道:“你这样说,未必你那儿子不还债?!”不懂四川话的人听得云里雾里:“谁欠了债?要还谁的债?”但当他或她听到四川乡间农民教训猪时说:“不还债的瘟丧,屙屎屙尿到角角头去!”或许更迷惑:“猪还什么债?”其实,此还债并非彼还债,并不是赏还啥债务的意思。四川话中的“还债”,指的是有出息、懂事、孝顺的意思;相反就是“不还债”了。
人们会问,是不是字写错了,不该写成‘债’,该写成其它发音相同的字,如‘再’、‘寨’、‘载’等。其实这字没有写错,因为这与四川民俗中一个典故有关。
四川民间常有一个迷信说法:如果一家养个儿子或女儿,花费很多钱,后来死了,或长大后不孝顺,不管父母,就有人劝说,说是前世欠了他或她的债没还,他或她是这世来讨债的;反之,若是他或她(指儿女)前世欠了你们(指父母)的债没还,他或她是这世来还债的。因此,还债的争气、懂事、孝顺,对父母的回报多;反之,不争气、不懂事、不孝顺,就叫‘不还债’。久而久之,这两个词就演变成懂事、争气、或孝顺的代名词。
因此,还债huànzài,是“争气、懂事、孝顺”的意思。如某人的大儿子对她很孝顺,就说他还债;但他最疼爱的幺儿不孝顺,就说他不还债。这“还债”与“不还债”,还真与“债”有关,不是写的白(别)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