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大多有才——说说川人李义府

标签:
文史杂谈文人张义府奸臣张义府历史 |
分类: 人文 |
历史上的奸臣,大多有才;正因为有才,才会迷惑人,才会爬上高位;但奸臣的劣迹被识破,其结果都会很惨。比如宋朝的蔡京,是个著名的书法家;被水浒传描绘成靠踢球取悦宋徽宗而上位的高俅,其实也有才,是被大文豪苏东坡推荐的人物;明朝著名大奸臣严嵩,是著名改革家、首辅(相当于宰相)杨廷和的门生,文采很不错…唐初川人李义府,高宗时就位至宰相,是扶武则天上皇位的两个重要蜀中名人之一(陈子昂和李义府)。陈子昂是唐初著名诗人,武则天能得到他支持这一票很重要。陈子昂是忠臣,但不幸的是后来被武三思害死(见笔者博文:陈子昂的传奇人生_民俗四川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2e4cn.html);看过有关武则天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张义府是个大奸臣。他辅助武则天上位有功,最后也落得悲惨的下场。
公元613年,李义府生于永泰,至八岁,天资聪颖的李义府的诗文便传遍乡间。到二十一岁,李义府的学识被剑南巡道使李大亮发现,拍桌称奇,他决定择一吉日带上李义府前往长安,将这个才华横溢的李义府推荐给御史马周。
马周是有大本事的人,且生于庶族,这一点与李义府一致。马周赞叹着李义府的文采,并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某天,唐太宗在宫內上林苑宴请群臣,兴之所至,命“鸟啼”为题赋诗,话音未落,无名小卒李义府第一个吟诵出来,曰:“日里扬朝采,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笑了:“我今以全树借汝。”从而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在马周力荐下,唐太宗召李义府问治国安邦之看法,李义府从容应对,唐太宗悦之,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随后,李义府执法的严厉让违法者畏惧,这正是唐太宗所需要的;再让李义府的才干与学识去影响“晋王”即后来的皇帝唐高宗李治,这也是唐太宗所希望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李义府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他进献《承华箴》,提到“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虽是极力逢迎太子,却被认为是耿直坦荡之人。
李义府颇具文才,太宗时曾受诏与他人共修《晋书》。高宗时又3次受诏监修国史。当时,和太子司仪郎来济俱以文翰见重,时称来、李。李义府著有《古今诏集》100卷、《李义府集》40卷传于世,又著《宦游记》20卷,未完成即亡。《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三篇:《承华箴》、《大唐故礼部尚书张府君碑》、《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七首:《和边城秋气早》、《招谕有怀赠同行人》、《宣正殿芝草》、《咏鹦鹉》、《在巂州遥叙封禅》、《堂堂词二首》、《咏乌》。
本来这样一直走下去,李义府的前景应是一片灿烂。殊不知唐太宗于公元649年去世,而由他指定辅佐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长孙无忌,一直看不起出生庶族的李义府,朝上处处刁难排挤李义府,看久了不顺眼,干脆将李义府下调到四川壁州(今四川通江县)任司马。
此时李义府任中书舍人,这纸调令被李义府提前看见,虽为平级调动,可谁都想当京官,谁也不想下派啊,下去了猴年马月才回得了京城?李义府星夜去请教“智囊”王德俭,王德俭吿诉李义府,要想仕途翻盘,必拥立武昭仪为皇后才可险中取胜。
李义府豁然开朗,一份拥武则天为后的奏章送到唐高宗李治手中,李治与武昭仪大喜过望,不仅赠李义府一斗珍珠,随后将长孙无忌的调令作废,并提拔李义府任中书侍郎(相当于今总理办公室主任)。再往后,步步高升,被任命为宰相。
今天来看,李义府人生的复杂性体现在:武昭仪是被李义府第一个上奏章拥立为皇后的,由于这个大胆举动,身处险境的李义府转危为安,扬名身后。而武则天呢,在坐稳皇后宝座、进而又登基称皇帝,当上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史载,大唐繁荣富庶,疆域辽阔,这与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确实密不可分;所以就事论事,李义府功不可没。
李义府被史书称为“笑里藏刀”,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李义府虽有文才,但为人狡诈,因他善于吹拍武则天,对人笑里藏刀,以柔害物,故时人称之为“李猫”。
显庆元年(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
此前,李义府自称出身赵郡李氏,被给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谱。他贬官普州时,李崇德却将他除名,因此怀恨在心。李义府回朝后,命人罗织罪名,将李崇德下狱。李崇德最终在狱中自杀。
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他奏请皇帝,将祖父改葬到永康陵侧,并征调七县民丁,昼夜不停的运土修坟。满朝文武争相馈赠奠仪,送葬队伍绵延七十里,极尽奢华。
李义府又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授给他司津监的官职,结果被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
四月,唐高宗将李义府下狱,命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联合御史台、详刑寺(即大理寺)一同审讯,并由司空李勣进行监督。不久,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朝野对此无不称庆,有人甚至写了篇《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交通要道上。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但却不许长期流放的罪囚返回。李义府忧愤不已,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至此,担心他再度起复的朝士方才安心。
上元元年(674年),李义府的妻子、儿女遇赦,得以返回洛阳。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念及李义府此前的辅助之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后赐实封三百户。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又将李义府的实封收回。这就是奸臣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