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趣事4, 谐音趣对
(2011-03-10 13:45:15)
标签:
美食对联谐音趣对杨慎文武对文化杂谈 |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成都是美食之都,关于美食的对联不少,给美食增添不少文化底蕴。在美食对联中用谐音作对,更让其意趣盎然。如成都一家小小的面馆,其楹联却意味深长:
生面熟面天天见面,
红味白味碗碗对味。
此联看似通俗,却因谐音而成名对。其中‘面’字,既指面孔之面,也指面条之面;‘味’字既指味道,又寓胃口,让人看后兴趣顿生,不得不去品赏一下。
四川火锅红火,火锅店的对联也五花八门,在火锅对联中使用谐音,一语双关,便增添不少情趣:
盆地煮山珍 三昧祝融不上火 ,
桌间调美味 四川共工少花钱 。
此对中祝融对共工,引经据典,让其从俗变雅;而三味祝融,则暗示多味融合;而四川共工,又转意为大众。大众少花钱能享用不上火而味道鲜美的火锅,让人对此火锅侧目。如果上面对联隐藏三味真火,下面的对联则将之直接道出,仍含隐喻: 将三味真火与上联的一溪活水相对,也成谐趣:
撷巴蜀山珍,共沸一溪活水;
迎神州布衣,同旺三昧真火 。
要说谐音对联中的上乘之作,应算传说之中的文武状元对。传说明朝四川状元杨慎高中不久乘船返川,遇上一个武状元。文武二状元相遇,谁前谁后?关系到各自的身价。为解决这个难题,武状元想出一个主意,对杨慎说:‘我有一联,杨兄若能对上,我甘愿尾后。’于是吟道:
二舟同行,橹速哪及帆快,
才高八斗的杨状元冥思苦想,最终没有对上这上联,只得让武状元先行。杨慎为何觉得这对子难对呢?因为武状元利用谐音,既指物——船橹和船帆,又指三国时的文臣鲁肃和西汉时的武将樊哙,含有‘文不及武’之意。要对上这上联,也必须使用谐音,明指物,暗含古文武名人名,回敬其‘武不如文’,的确太难了。看来那武状元并非只知舞枪弄棒的泛泛之辈。
杨慎为此对蒙羞,一直耿耿于怀。直到几十年后杨慎娶儿媳,听到乐队中笛声悠扬,才被点醒,对出了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用谐音‘笛清’指北宋名将狄青,用‘萧和’指汉初名相萧何,表明武不如文!
前一篇:马未都对方言的分类很独特
后一篇:惹不起又躲不起的徐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