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语方言“过场”多

(2010-08-23 15:51:48)
标签:

四川方言

过场的由来

戏剧

易胆大传奇

文化

                 戏语方言“过场”多

     古训“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卖了祖宗言,一家三代不团圆。” 作为四川人,要学说普通话,但不能忘掉四川话!四川话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表达能力,生动幽默的语汇是普通话不能代替的。因此,四川人还得学习,研究四川的方言俚语,坚决抵制那些丑化四川民俗及语言的低俗文化,保卫四川民俗文化的纯洁性。

    在四川方言中有一组很有生命力的词,与四川的戏剧艺术相关,如:“幺台”、“幺不倒台”、“过场”、“做过场”,“板眼儿”“颤翎子”、“打假叉”、“吼班儿”等等,都源自川剧。为此,蜀山怪客将有关知识渐次介绍于后。

    在四川话中,过场这个词很有特色,而且用法颇多。比如说一些对上级指示或检查不认真对待,敷衍的行为称走过场。对小孩子或某些人耍脾气,故意为难人叫做过场。对小孩或某些人耍花招,称过场多等等。这个词不仅在民间口头语使用多,在文学作品中也不少见。

    巴金 的《秋》十七中写道:“ 琴 伸手在 淑华 的头上敲了一下,责备似地说:‘唯有你这个三丫头过场多。’”

     李劼人 在《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十一中有:“我早跟你说过,要零卖就正大光明地零卖;不要跟老子做这些过场。”

    过场这个词源于戏剧,是一个戏剧术语,是传统戏剧尤其是川剧舞台的一种调度手法。这一手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虚拟的动作来弥补戏剧舞台表演中涉及到长途跋涉、追逐、逃亡,以及较大的空间位置转移时不便表演的局限。如川剧《五台会兄》:“ 德 :开门哪![闯门进,仆倒地上,老僧扶起, 杨延德 呕吐过场。]”

      这样说有点抽象,特别是对戏剧不熟悉的年轻人会弄不懂。举例来说会清楚些,如舞台上表演千军万马,只是由几个兵举着武器从一个门走出,在舞台上走过,从另一个门进去,就表示大队人马了。有一个关于川剧传奇人物易胆大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易胆大是四川的阿凡提式传奇人物,有关他的川剧团在四川跑滩走码头的传奇故事很多,而且短小精悍。其中有个故事说,易胆大的班子在某码头演出川剧琵琶记,说的是赵五娘的丈夫蔡伯楷上京求功名多年不归,家乡干旱,父母饿死。赵五娘背琵琶靠卖唱乞讨,上京寻找丈夫蔡伯锴的故事。当地的袍哥大爷发现赵五娘戴有玉镯,便大叫演出不真实。赵五娘都那么穷了,还戴玉镯。不给易胆大戏班的演出费。

     易胆大同演员们商量后,决定第二天演出争回这口气。第二天演出的剧目是赤壁之战,第一场是过场戏,曹操的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只见几个兵从马门出来,从另一个马门进去,如此循环下去,带头的旗牌兵是小丑打扮,出场就说 ‘昨天我们的赵五娘戴玉圈,不真实,对不起了。今天给大家来真实的,曹操的83万人马下江南,请诸位仔细数,一定要数够哦! ‘于是在锣鼓声中,那几个士兵出场,进场周而复始,弄得袍哥大爷无法,只好派人去向易胆大道歉,并付了前一天的演出费,说不必数了,请他们开始演下一场。

    这里说的曹操83万人马下江南,就是应用的过场这一手法。过去戏剧是人们娱乐的主要形式,戏剧语言便影响到人们生活中。因而,过场这个戏剧专用名词走到民间,成为极通用的民俗语言。尤其是在四川方言中特别具生命力。

     四川方言在吸收了过场这一川剧术语后,就为其赋予了“耍花招、摆花样”的意思。现在这个词在口语依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形式也很多样,有“走过场”、“做过场”“过场多”、“走啥子过场嘛”等等用法。其实,过场并非四川话专有,其它省市也有用的,国外歌剧也有过场这个专业术语,只不过四川话中意义最丰富,最有特色而已。如 ;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现在轮到了送他自己,他想免一免这套过场。”

       歌剧的过场也可以由乐队演奏或歌队合唱,甚至穿插舞蹈等手段,烘托环境气氛,用以表现出主角的情感。例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公主》第一幕卡拉弗王子目睹波斯王子猜谜失败被押赴刑场处死的场面,整场音乐象征着卡拉弗的视觉感受其中有采用《茉莉花》曲调的少年合唱和这一音调的派生音乐以及大量合唱的加入,这些均属过场音乐。

 

新浪四川博客推荐的蜀山怪客有关蜀方言的文章:

爆笑四川方言土话(2009-12-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gjei.html )  

四川话啭人的幽默和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hadg.html)

搞笑中江话,川剧开先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hhew.html)

四川各地方言大比拼,哪里最好听(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hq2n.html)

麻辣搞笑的四川方言情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hu3s.html)

成都人逗你乐翻天(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hzd0.html)

四川方言诗源远流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igva.html)

四川人说话出口成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itbr.html)

为什么四川人说不好普通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iz65.html)

四川人的语言创造能力超凡脱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jb82.html)

"解手" 并非四川方言,也与湖广填四川无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l07e.html)

为什么四川各地方言悬殊那么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0l29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