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庙会,公园的游园活动,草堂人日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都少不了谜语。猜谜语是个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
谜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传统中一门综合性艺术.
我国著名古典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之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可谓对谜语的最经典诠释。谜语分灯谜与民间谜语两种。灯谜结构严谨,其谜面、谜目、谜底都有严格要求,且结构独特,多为文人士大夫逢年过节玩的一种高雅文娱活动。
民间谜语与灯谜不同,灯谜属于文义谜,而民间谜语除了少量字谜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来隐射的,因此,它属于事物谜。它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从而达到隐射的目的。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故大多数都适宜少年儿童猜射。因此,有时也把民间谜语称作儿童谜语。
蜀乡民间流传着许多谜语,既有字谜,又有事物谜。在缺乏文化娱乐条件的时代,猜谜是儿童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因此,谜语不仅在儿童中流传,也通过父母对子女流传。笔者小时候猜过许多谜语,至今记忆犹新。都是隐喻当时、当地的一些事物的谜语,也有一些字谜。这些谜语不管它是儿童谜语或灯谜,都很有趣,如今的成人不一定都能很容易猜中。现选录部分于下:
字谜:
一, 王胖子,坐椅子,拉下来,四砣子。(打一字)
二, 一飘三点头,走马转阁楼,揹床栏席子,牵根水牯牛。(打一字)
三, 两边木耳朵,中间鸦雀窝。大嫂张起胯,二嫂用手摸。(打一字)
四, 虫入凤穴飞只鸟,七人头上栽青草。大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打四个常用字)
事物谜:
五:一群白狗,埃到墙走。剁它一叉,咬它一口。(打一食物)
六:一对黄雀,飞到床脚。白天饱鼓鼓,夜晚光壳壳。(打一常用物)
七:
肿泡肿泡,中间一个槽槽。槽槽里有个眼眼,眼眼里有根毛毛。(打一劳动用具)
八:脚对脚,胯对胯,伸进去,耸两下;扯出来,流一坝。(打一种劳动)
这些雅俗共赏的谜语,不仅是儿童游戏,大人也可以一起玩。但一些事物谜城里人是很难猜中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些生活常识。但对当时乡下儿童却不难。但切莫认为有的语言通俗而认为其低俗或涉黄,这些都是纯洁、健康的谜语。如猜不出,见笔者留言板的谜底后便知。
第八个谜语要说明一下,因为这一劳动限于一有限地区,其谜底是从水井中提水:在一些乡下的水井,并无轱辘,只有一竹竿。竹竿大头有孔,将水桶的绳子穿过孔,反过来套住,然后将水桶放入井中打水。打水时取水人两腿分开,分别站在水井中央半径处。由于水井中水如镜,因此井下只出现两腿的像,与取水人两腿对映。取水时用竹竿往下让桶下沉装水,然后再上下耸动,使水装满。取出后水桶难免晃动,浪出一些水来。这谜语不是对这种井里打水的劳动描述得惟妙惟肖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