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山朱熹讲学也风流

(2009-05-31 12:10:07)
标签:

传说故事

旅游

武夷山浸渍了浓郁的宋文化,因而在景区内打造了一条仿宋街。仿古建筑见惯不惊,而程朱理学与平民文化和谐共处,可谓武夷山一奇特文化景观。在武夷山九曲溪两旁,宋代的平民文化代表人物柳永的纪念馆,和程朱理学祖师之一的朱熹纪念馆隔河相望。两个宋朝的名家,放荡不羁的北宋风流才子柳永,和程朱理学元老、南宋的朱熹,都和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

在武夷山的天游山风景区,有一造型庄重、严谨的朱熹纪念馆。在大门前有朱熹塑像和朱熹讲学系列塑像,一座精致的牌坊赫然在目:武夷精舍。这就是朱熹当年在武夷山创建的书院遗址,据称该书院与著名的岳麓书院齐名。

       武夷山朱熹讲学也风流

              武夷精舍后的山巅,朱熹同胡丽娘幽会的房屋隐约可见

朱熹在武夷精舍讲学40余年,继承和发展了理学体系。赵朴初先生参观纪念馆后,对朱熹40余年在武夷山授徒著述和创建闽学体系的功绩表示钦佩。他应主人之请,挥毫书写了一副对联,以示对朱子崇仰之情。联曰:

  千古敏以求,性天学述二程子;

  三字不远复,心地功行九曲溪。

据说当初朱熹讲学,并非都住在武夷精舍,他在天游山附近的峭壁上还有一个小别墅,在那里饱览武夷山水,又天赐艳遇,让朱熹梦断巫山,和他的情人胡丽娘在此度过了一段童话般浪漫时光。这是武夷山流传颇广的故事,武夷精舍背后的山巅上,就是朱熹同胡丽娘幽会的地方,从照片上可以隐约看到那小房屋。

据说南宋淳熙年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在碧水萦绕的九曲溪畔建起了武夷精舍。四方学子慕朱夫子大名,纷纷前来求学听经。朱熹在秀丽的武夷山水里专心做他的学问。每天著书到深夜。可是,朱熹独居深山,在幽静中也感到寂寞。朱熹在寂寞中更加怀念起早逝的妻子。他举杯对明月,却无李白的洒脱,只是借酒浇愁而已!

         武夷山朱熹讲学也风流

                           武夷精舍朱熹讲学情景再现

一天黄昏,朱熹正在峭壁上的小屋,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然听到门外传来银铃般的呼叫“先生”,朱熹忙出门一看,见门外的独木桥上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正笑吟吟地朝这边走来。忽然,朱熹看那女子脚下一滑,差点儿绊倒,就急忙上前扶着她从桥上走了下来。那女子道: “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在九曲溪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夫子为师,请受学生一拜。”丽娘深情地望着朱熹,一边说着,一边就跪了下去。朱熹又惊又喜,心想:我平生虽有弟子数百,却从未收过女弟子。但这女子端庄识礼,又如此求学心切,想来并非俗人,还是不妨收下她吧。朱熹扶起丽娘,问过她平日的读书情况,就将她引入书房,向她讲授起四书五经来了。

当讲完课丽娘要离开时,她有些害羞地说:“先生,我家贫穷,交不起学费,我只有给你洗衣、做饭,烧茶倒水来报答你。”说完满脸通红,两眼乞求般望着朱熹。朱熹当然不会拒绝了。因为他收这女徒在先,并没有提及学费,何况在这样一个美女之前呢?从这以后,丽娘风雨无阻,天天晚上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誊写了很多诗文,还常常陪先生吟诗作画到深夜。丽娘聪明贤惠,不但才学过人,而且非常温柔多情,体贴先生;每当丽娘离去时总要回头向朱熹一笑,让朱夫子体会到啥是‘回头一笑百媚生’。那姑娘的温情脉脉,以及那美得让他眩晕的身材和脸蛋,让朱熹不能自持,便在灯下写了一首诗:

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

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老夫子写就写吧,他偏将这首诗给胡丽娘看。此时丽娘杏眼含春,就势倒在朱熹怀里。肉体凡胎的朱老夫子,再也经不住美的诱惑,不由自主地同丽娘共赴温柔之乡了。从此胡丽娘朝去夕来,与朱夫子情意绵绵;朱熹精神焕发,授徒与浪漫两不误。无人看出其中蹊跷。

学生们看不透,却被九曲溪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看出了眉目。那老两口说朱熹面带妖气,肯定是被妖精迷住了。问朱熹是否晚上有年轻女子来同他幽会。朱熹被这两老人戳穿,只得如实回答。乌婆子对他说,那姑娘很可能是山中的狐狸精。如不迅速抽身,将会惹来杀身之祸。被吓呆了的朱夫子便向乌婆子讨救。吴老头接嘴告诉他,晚上想法把那狐狸精灌醉,让它露出原形,它会自己逃跑的。

当晚丽娘来,朱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举动。先讲课,后批改学生作业及自己的文章,丽娘一直陪伴着他。到后来朱熹说疲倦了但功课未完,要喝酒提神。于是丽娘与朱熹摆上酒菜。但朱熹一定要丽娘陪他喝酒,朱熹量大,而丽娘不胜酒力,一会儿就趴在桌上起不来,呼呼入睡了。待朱熹喝完酒再度批文时,忽见屋内红光闪烁,丽娘口内忽然吐出一颗红珠,在屋内飘荡。只听室外一阵笑声,那红珠一下飘出窗外。再看丽娘,已变成一只狐狸,支撑着起来要向窗口赶去,不期力不能支,跌倒在地昏死过去。待丽娘醒过来,似乎觉得天旋地转,心痛欲裂,浑身颤抖得站也站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地滚了下来。她哭道:“先生,我们要分别了,我虽有心陪伴夫子终身,但事到如今,我千年修行的结果被那两个乌龟精抢去了,我再也活不成。也不得不走了……先生,丽娘走了,无人问寒问暖,无人添衣送茶,你要自己珍重,珍重呀……”

朱熹看到丽娘那痛苦的样子,心如刀绞。不想自己被那两个老妖精所骗,对不起丽娘,便紧紧地抓住丽娘的手,不让她走。丽娘摇摇头,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练千年的狐狸精。因为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的寂苦,所以每晚渡河来到书房,照料先生起居,陪伴先生读书。不料,渡口那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丽娘的红珠,恶言中伤,拨弄是非,使我俩分散,……先生,如今丽娘千年道行已破,红珠离身,只有归宿洞穴,长眠地下了……先生呀,丽娘不能跟你百年到老,只能在高高的山坡上把你相望……”

 丽娘泪水涟涟,与朱熹难分难舍。忽然空中隆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泣不成声,指着窗外黑影喊道:“先生,是它们,毁了丽娘,就是它们……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呀!……”

  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颤,抄起硃笔扔向窗外。须知朱熹的硃笔已非凡品,乃是上天赐给这文曲星的宝笔。只见硃笔像燃烧的箭直飞而去。两个摆渡老妖“啊”地惊叫叫了一声,就变回一对乌龟原形,落到九曲逃生去了。等朱熹回过头时,丽娘已经不见踪影了。

  那两只慌忙逃窜的乌龟精,刚爬上九曲水狮旁边,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一对石龟。这就是我们现在乘竹排游九曲时所见到的上、下水龟。那小龟歪歪斜斜地趴在大龟背上,传说那是矮小的乌老婆子中了硃笔后,骨头变软了,跑不动了,就由乌老头背着跑。到了水狮那地方,一头栽倒溪里死了。至今还一上一下趴在水里哩!

这是导游讲的故事,说在武夷山广为流传,觉得颇像聊斋志异里的情节。如今的旅游地,哪里不会清人编造些神化故事呢?但令笔者奇怪的是,朱老夫子被尊为理学祖师,是个正人君子,为何把这样的风流逸事加在他身上呢?如果说成风流才子柳永的故事,不更合理吗?也许这就是武夷山似的幽默,正如这里孕育了柳永和朱熹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伟人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