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才子张船山的风流韵事
(2009-04-23 08:41:21)
标签:
故事诗话杂谈 |
自古蜀江水养育文豪。从汉到明,杨雄、司马相如、李白、苏轼、杨慎诗文惊天下。到清代,又有蜀山老猿张船山。张船山(1764-1814),名问陶,字仲冶,号船山,自号蜀山老猿、亦称老船。清代四川遂宁籍著名诗人、书画家。张船山系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嘉庆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省莱州知府。嘉庆十七年(1812),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逝于苏州,享年51岁。后归葬故里遂宁两河口祖茔。
张船山持才傲物,放荡不羁。当他由翰林院检讨升任监察御史时,曾一连上了三道奏疏,一则弹劾朝中的六部、九卿;一则弹劾各省的总督巡抚;一则弹劾漕运和盐政。几乎把全国的达官告完了。有朋友问他说:"您不担心朝廷内外众怨丛生吗?"船山笑着说:"我所责难的都是大臣、名臣的事业。他们中想成为大臣、名臣的,正应感激我代他们上书达意。如果他本来无志于此,我把他身份抬得这样高,他惭愧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怨恨我呢?"张船山之狂,可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
奇鹰瞥然来,孤身在高树,风劲乍低头,沉思击何处。
张船山本人才高八斗,相貌却有点丑陋。曾在一则清人笔记中看到一个故事——一位青年才俊拜访一位文学前辈,得知在座中一位就是诗名远播的张问陶时,不由大惊:大名鼎鼎的船山太守怎么长得像一只猴子呢?而张船山也在诗帖中自称为蜀山老猿。相貌虽丑,但才气却很大,那时他的粉丝不仅遍布全国,而且不少追星族情愿变为女人侍候其左右:
张船山诗才超妙,性格风流,四海骚人,靡不倾仰。秀水金筠皇孝廉,忽告所亲,愿化绝代丽姝为船山执箕帚。又无锡马云灿题赠诗云:“我愿来生作君妇,只愁清不到梅花。”以船山夫人有“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之句也。其倾倒之心,爱才而兼钟情,可谓至矣。张船山则戏作律诗二首谢之:
飞来绮语太缠绵,不独青娥爱少年。人尽愿为夫子妾,天教多结再生缘。
累他名士皆求死,引我痴情欲放颠。为告山妻须料理,典衣早蓄买花钱。
名流争现女郎身,一笑残冬四座春。击壁此时无妒妇,倾城他日尽诗人。
只愁隔世红裙小,未免先生白发新。宋玉年来伤积毁,登墙何事苦窥臣?
张船山的魅力让不少少男少女倾倒,其中最铁杆的粉丝要算蜀中才女林韵微了。林韵微,号佩环.本是四川盐茶道林西崖的女儿,自小便聪慧灵秀,兰心蕙质,工书善画,被誉为四川才女。佩环豆蔻年华时,求亲的人络绎不绝,然林佩环不爱翩翩美少年,独喜轻狂书生,一心仿效黄蛾与杨升庵那对诗坛佳偶,心系当地有名的才子张船山。当时张船山的原配夫人已殁,而他正值功名停滞之际,穷途末路,无人陪伴,深感寂寥。而林氏父女都仰慕张船山的才华,不嫌其窘困,相许终身。佩环仿效黄峨,终如愿以賞。
黄峨是明代有名的才女,十二岁就声称非杨慎那样的人品才学不嫁。然杨慎已婚,黄峨等了十年,当杨慎前妻去世后才嫁给比她大十岁的杨慎。婚后夫妻二人诗词唱和,颇为文人骚客称道。林佩环仿效黄峨,许多方面的确模仿的很像,可算一个山寨版的黄峨。可从其婚后二人的唱和看出:
船山与佩环夫妻二人婚后吟诗作画,把酒唱和,生活十分美满。张船山博学多才,不但能诗文,而且还善书画.诗歌创作上力主袁枚"性灵说", 是个经世少见的奇才,难怪林佩环如此垂爱.船山常有诗作赠与爱妻,如“雪窗夜话卿怜我”,"车中妇美村婆看,笔底花浓翠墨匀”,“学书且喜从吾好,觅句犹堪与妇谋”等。一日船山为妻子画得肖像一幅,神韵婉转。佩环十分喜欢,便在画上题诗一首: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诗中表达出以嫁得船山为夫的自豪与快乐,而船山也有诗回赠爱妻:
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
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
这夜窗同梦,诗画清绝的佳偶唱和,成为诗坛佳话。
丑汉二婚娶美妻,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然而佩环重才而不重貌,自谓‘修到人间才子归’。似乎仿效黄峨十分成功。但是张船山非杨慎,林佩环非黄峨。这段美姻缘最终因张船山的风流成性而葬送。可见丑汉娶美妻并非都有好结果。
张船山后来移居苏州,吟唱于山水间,日子自是逍遥。然而饱暖思淫逸,张船山也未能自好,他在苏州私纳了一小妾,为了得知到佩环的认可和好感,竟安排佩环在虎丘中亭和小妾会面。可怜的佩环并不知情,以含蓄大方的姿态笑意盈盈地与如夫人聊了半天。船山曾为此事提诗一首:
秋菊春兰不是萍,故教相遇可中亭;明修云栈通秦蜀,暗画峨嵋斗尹邢;
梅子含酸都有意,仓庚疗妒恐无灵。天孙冷被牵牛笑,一角银河露小星。
看到此诗,不禁对张船山的洋洋自得充满了鄙夷感,纵一身才华又如何,文不掩其华,却也不遮其陋。林佩环一心仿效黄蛾与杨升庵,然终是命薄福浅,未能至终。风流才子至老不改本性,以致51岁早逝,这是蜀山老猿可悲的一面。黄峨与杨慎生死相依,在杨慎流放滇南,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寄外》:
明著名文学家徐渭在友人家读到杨夫人诗词,立刻成为黄娥的崇拜者。他认为杨夫人词“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徐渭以已之作与黄娥比较,竟甘败下风,声称:“予为之左逊焉。”徐氏佩服杨氏夫妇的才情和姻缘说:“夫以升庵之通博,著述甲士林,而又得贤才媛才艺冠女班,何修而臻此!”
自古才子多风流,杨慎在云南也一度风流,然黄峨能泰然处之,并写出那样感人至深的爱情诗篇。后来二人双双活到古稀之年。山寨版的杨慎与黄峨,的确不能和正版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