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市川剧院承办的川剧优秀青年演员个人专场以马丽专场结尾。可以说场场爆满,轰动异常。这是川剧在成都演出多年来难见的场面。与精品大幕戏,如前段时间第三届川剧节演出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个个人专场的规格显然比哪次低,为何高规格的冷清,低规格的火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是领导重视。这次个人专场是成都市文化局和成都市川剧院的人才工程重头戏,因此领导重视,不仅市文化局领导每次到场,还有省里的有关领导,如四川省剧协主席廖全京、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都到场观看。演出结束后都上台向演员祝贺。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是推动力,也是对川剧爱好者的强心剂。
另外是主办者的精心策划:
一是请了一个懂行的主持人,为本次专场演出增采不少。主持人对演员的介绍,对剧情的介绍,尤其是在换妆垫场的采访活跃了剧场气氛。如王玉梅专长请李伯请来散打川剧,将观众的热情激发到最高点;
二是对换妆垫场演出的精心安排。如王超7岁儿子的变脸、马丽专场中安排青年演员出演马丽演出过的川剧片段,即加深了观众对主演的了解,更体现了成都市川剧院人才济济,前景光明。本次个人专场并非是三个人的成功,而是人才工程的成功。观众可以期待有更多的这样演出;
三是将指导教师,策划人员请出来,谈策划情况,满足了戏迷的好奇心。
演出轰动的重要原因少不了这三个优秀青年演员的深厚功底、优美的唱腔、娴熟的演技。王超、马丽、王玉梅都是川剧爱好者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尤其是马丽和王超,在以前悦来茶院小剧场演出时经常出演,拥有众多戏迷或粉丝。相对而言观众不太熟悉王玉梅,因调来川剧院晚,但年轻,名声在外,有神秘感。他们每场折子戏都十分精彩,受欢迎是自然的。特别是最后一折“雷峰塔”,不仅马丽演、唱具佳,全体辅演人员都十分出采,好看、好听、热闹,是展示成都市川剧院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最后的马丽专场我们动员了两个从未看过川剧的朋友来,看完后都认为很好看,表示以后一定要来看川剧演出。
其次,这次专场演出的轰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久违了,成都川剧院!悦来茶院小剧场的演出已停一年了,只是去搞旅游演出,争奖“精品”,这些传统经典还会演吗?旅游演出无可厚非,但争奖演出有些本末倒置,为迎合专家的口味,放弃基本观众群,太令广大川剧爱好者失望了。这一年间“精品”大幕戏也演出过几次,我们几乎每场必到,看到现场的冷清也替演出人员寒心。为何观众不买账?因为已不是样板戏年代,你的精品再好,也不能老看呀!何况闭门造车,迎合专家口味,戏迷不一定认可。对这些他们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这些优秀传统折子戏,他们当然出现久违的热情罗!
以上是鄙人的浅见,不完全是唱赞歌。最近一段时间川剧论坛上有不少批评成都川剧院领导的帖子,有的很尖锐,或有些过激,但总的说来是关心、爱护川剧的。其中最大的意见是停止悦来茶院的演出。我相信成都市川剧院的领导会妥善处理,会恢复悦来茶院的演出的。成都川剧院有长期坚持演出的传统。想当年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修建期间,没有演出场所,去蜀都剧场演出;后来在悦来茶院演出期间有晋京演出任务时,还由温江演出队来填空挡。今后有何理由停演呢?
最后,借用李伯清在王玉梅专场散打时的一句话:川剧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不爱,叫别人去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