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位置
(2010-10-19 21:56:01)我在学习《道德经·第二章》的时候,因为对“无为”过于专注,所以对别的内容有些忽略,像是捡了一个西瓜,丢了一个南瓜。只好回过头来,再学习一次。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当人们一旦窥见了“美”的所以然、即“美”的秘密之后,“美”就不美了。例如咱们中国人从“观看韩剧”,到“爱慕韩星”,再到“加工韩脸”,掀起了一股又一股“韩潮”。如果“韩星”、“韩脸”就是“美”,当我们知道这些个东西,是“挨千刀”、或是人造橡胶“做”出来的之后,这个“美”,还叫“美”吗?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所谓“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把这个道理推而广之,则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矛盾范畴,谁又不是一体两面、相依相存、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呢?“恒也。”这是常道啊!(以上加粗文字,均抄自《道德经·第二章》)
那么,社会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也是如此吗?我们不忙结论,再讲一个例子,即无数“强弱关系”中的一个——医患关系。一般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或医院)是强势一方,患者(包括家属)是弱势一方,好像医生是“刀俎”,患者是“鱼肉”,“鱼肉”总是任“刀俎”宰割。
但是,在医患关系演进的实际过程中,孰强?孰弱?还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常说中国医疗体制不健全,有很多缺陷,其实,这个有缺陷的“体制”既保障了一定的医疗秩序,也“保障”了患者与医生博奕的“空间”。一个真正读懂了《道德经》的患者,大概可以做到“柔弱胜刚强”。
一辆火车高速行进着。在火车上,有一只乒乓球在球桌上直上直下地弹跳,此时火车上的人认为乒乓球撞到了桌面的同一处,而铁轨上的目击者却看见:乒乓球的每一次弹跳,都随着火车行进了相当远的距离——就这样,绝对的静止的空间关系不存在了,即绝对的优越位置也不复存在了。
人类慢慢地动摇乃至摧毁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绝对的、静止的空间观念。宇宙间发生的任一事件,由于观察者位置或曰参照系的不同,说不清楚究竟是“祸”?还是“福”?所以,没有理由以为某个人的处境(位置),就一定比他人更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