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煤化工转型升级杂谈 |
分类: 宏观经济 |
北京“两会”之前,国家推出全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两会之后,又推出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这就强调了我国工业经济在后危机时代要跟上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新趋势,适时推动全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导向。这个题目很大,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子系统如何转型升级。煤化工作为黑龙江省十大产业之一,也要在战略上研究如何转型升级。从宏观上总体把握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做优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优化、科技创新优化;二是做大新兴煤化工产业;三是做强石墨大产业。从宏观上,我省煤化工产业应跟上省委、省政府的宏观部署,具体化研究以下五个转型:
一、由传统煤化工向新兴煤化工转型升级。我省煤化工产业起步早,传统煤化工所占比重较大,新兴煤化工刚刚起步,过去煤化工有产业趋同、产品趋同的倾向。应在战略上有所设计和突破,推动煤化工产业由低端化向高端化发展,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转型,寻找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形成发展高地。
二、由企业分散型向园区化承载模式转型。现在各企业只是站在自己的视角谈发展,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园区化的发展模式便于整合资源,便于招商引资,能够提高产业集群度,提升经营集约化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我们应统筹重大项目布局,以大集团为主导,以大项目为引领,以四大煤城煤化工园区为载体,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由高消耗、高污染型向注重环保生态型转型。粗放型经营在煤化工产业上表现得较集中,高消耗资源,高投入资金,造成高污染,今后,在环境监评上,在运营机制上一定要提倡环保至上、生态至上。煤化工虽是高耗能产业,也应提倡绿色加工、低碳发展,向生态环保转型,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由各煤城单打独斗向战略性联盟转型,解决产业趋同、产品趋同的问题。目前,各煤城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上项目,特色不突出,四大煤城不能形成整体框架,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应以行业协会等形式,搞好各大煤城的协调,不搞重复建设,统一开发市场,不搞内耗机制、做好战略联盟,这是一种创新。省里组建一个煤化工战略联盟,各煤城也应有战略联盟,统一开发资源,开发市场,才能优化布局结构,形成规模效益。
五、由单纯注重资源开发转向注重市场开发。我们过去一直只注重资源的开发,产业链怎么搞、项目怎么上,但是没有下功夫研究开发市场,忽略抢占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我们注重上项目、抓产业固然好,但应以市场为导向,反弹琵琶选项目。应搞好市场调查,避免再出现风电和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窘况。我省资源禀赋好、含量品味高,但是从计划经济到现在,一直被边缘化,资源大省难以变成经济强省,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单纯研究资源开发,不注重市场开发,今后应提倡用市场开发带动资源开发,这样资源开发才会有意义,好资源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增大效益回报。比如山东临沂没有森林资源,现在开发成全国胶合板生产集散基地;浙江义乌也没有什么资源,开发成全国闻名的小商品市场,通过市场效应,为义乌引来丰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广东木材资源没有黑龙江丰富,但是却成为中国的家具大省。这种南北之间的真正差距,其实不差在资源上,而是差在管理体制上,差在技术研发上,差在市场开发上。我们应注重开发市场。产品真正有市场,才能变成财富;没市场的产品就是积压的包袱。我们过去的开发视角过多地放在自身资源上,拍脑袋一厢情愿地估算效益,忽略了市场开发,资源大省就变不成经济强省。
今后要强调市场开发与资源开发并重,这两个开发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更注重用市场开发带动资源开发,黑龙江经济才能有出路、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