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拭看哥本哈根会上三大阵营博弈

(2009-12-10 06:33:03)
标签:

哥本哈根会议

利益博弈

全球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会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 127日—1218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全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十七年之后,哥本哈根会议是加入这一公约的各方所举行的第十五次会议。1997年各国召开会议修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致意见,即《京都协议书》。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也是当年参会各方举行的第五次会议。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是制定一份接替《京都协议书》的协议为全球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共识。

这次会议是在全球范围内就气候变暖热点问题召开的一次全球性的,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的重要会议,其时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势力的明争暗斗,这次会议的会前、会中和会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变化。

一、“气候门”事件冲击了哥本哈根会议。

这次会前全球惊爆“气候门”事件。美国和欧洲专门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家之间的一系列电子邮件,被网络黑客侵入并泄露。这些邮箱的泄露使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为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投下了阴影。1999年往来的电子邮件科学家们极力证明气温的上升趋势,还采用某种技巧来掩盖全球气温下降的争论。从树木年轮推断出的气温变化程度表明从上世纪80年代气温好像处在下降期,科学家们加入后使用更先进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从而得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被泄露的电子邮件为气候变化的批评者提供了弹药。因此支持者们说哥本哈根会议只能产生一个框架,最终的协议可能在明年达成。联合国官员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人员邮件的泄露比做“气候门”的丑闻。因为电脑黑客可能受雇于人,他的目的是要破坏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使本次会议突增了风险和变数。

二、哥本哈根会议上分为三大阵营。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上的暗战已经打响,其中主要有三大阵营:第一是欧盟;第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多碳”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第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这三大阵营在会上有着自己不同的发展宗旨,制定着不同的方案,拿出不同的减排标准,相差甚远。欧盟在低碳经济方面定的标准最高最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欧盟有着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故此在全球气候会议上表现的最为积极、极为激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宣布的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这与发展中国家呼吁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减排40%的目标相差甚远。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都附和美国,其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已严重超标。发展中国家即七十七国集团在北京发表声明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上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非洲等一些贫困国家进一步的提出了要求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协助完成减排目标。这三大阵营在此会议必有一番激烈的较量,在利益博弈中再见高低。

三、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空喊减排口号,不想承担减排义务。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他们通过率先通过工业化阶段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享受了发展经济的正面效应。他们高喊的减排的口号,大举应对气候变化的旗帜,在全球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属于富国,富国已经经历了高碳排放的阶段,现在却向穷国高喊低碳排放,却无视发展中国家力图脱离贫困、完成工业化进程的现实,所谓减排问题已成为富国打压穷国的利器和工具。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都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但是这些口号喊了多年,现在无法兑现。这足以证明发达国家只喊减排口号,不想承担义务。这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最大的阻力和瓶颈。

四、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必然在消耗自然资源、加大高碳排放方面处于一个劣势之中。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协议书》再到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三点成一线,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降低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暖承担责任和义务。但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矛盾是解除贫困、加快发展,高碳排放具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所以这次会议作出新的承诺和协议,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更多的制约和挑战。我们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高姿态的承担了大国责任,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单位GDP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40%45%。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到随后提出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都彰显了我们对此问题的责任和姿态。但是哥本哈根会议上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使用分类指导的原则,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这样才能全球形成合力,在加大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共同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