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懒兔子走天涯
懒兔子走天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2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2009-04-30 13:49:29)
标签:

佛教

信仰

佛教圣地

菩提伽耶

释迦牟尼

朝圣者

菩提树

印度

印度自助游

分类: 印度笔记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序:

    不止是旁人,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信佛吗?我信佛教吗?

    答案似是,又似不是。无论是在去菩提伽耶之前,还是之后,都不能肯定,干脆就不再深究了。

    我始终认为,信仰和宗教是两回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不一定信奉着某种宗教。

    在佛教的圣地菩提伽耶,我遇到一些佛教徒,她们没有说服我成为佛教徒(事实上她们也没有试图说服我),但我确实受到了她们的影响(不是因为言语,而是为人处事的善良和包容隐忍的态度),让我更加肯定了佛教中教人向善的力量,更加相信世间本就冥冥中有安排——就像我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菩提伽耶,亦是因为佛家所说的某种“缘分”?

    这篇菩提伽耶的日记,记录了我在这个佛教圣地的众多朝圣者之中的随景随情,虽然总体上,我还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而去的。

 

    2008119夜晚,我终于来到了这棵菩提树下。2600年前,释迦牟尼在这里盘坐了七天七夜后,悟道成佛,佛教由此而生。

    农历十三的月色,温柔如水,清辉若梦。当我走进夜色中的正觉大塔内殿,看到佛堂里端坐的金色佛陀塑像,那一刻占据内心的,是千里迢迢终于达成夙愿的激动?还是佛陀安祥面容带给我的平静与满足?应该都有吧,一定还不止这些。

    我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像众多的佛教徒一样下跪、颂经、供奉;但是,这般千山万水,这般悦上心头,谁又能说我不是朝圣的一员?

 

    佛教进入我的视野与兴趣,与其说是佛教本身的教义和影响力,还不如说是佛陀那传奇与智慧的一生。我从来没有很正式地读过佛教经典,但是关于佛陀生平的书籍,却读过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释迦牟尼的故事》,英国亚当斯﹒ 贝克夫人著,是欧美国家有关佛陀生平的最经典著作。

    《佛陀纪事》,朱岩著,最早在台湾出版,此书的中文版本是在美国购得。

    《正见——佛陀的证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作者是不丹人,藏传佛教大师,又兼有好莱坞导演的身份,西方许多人因为看他的著作和电影而开始信仰佛教。他因为此书在中国的出版而炙手可热,追随者甚众;他还是李连杰的佛法上师。

    《正见》确实是一本好书,它把佛教从高高在上的教条教义上拉了下来,变成了芸芸众生可以接受的人生哲学。也就是说,它把佛教从一种宗教变成了一种信仰(我一直认为,此两者是有区别的)。

    而《佛陀纪事》的最大特点,是它把佛陀从变成了

 

    我从佛陀的人生历程,开始接触佛教的哲学。

    佛陀的一生,充满智者与哲人的光芒。他从一个普通的王子成为普渡众生的佛祖,人生的转折点有几下三个片断:

    其一,在一次出游中无意中见到了生、老、病、死,见到了人生的残酷;

    其二,在一次宴会结束后,悄悄离开了皇宫,走上了苦行之路,希望寻求人生痛苦的解脱办法;

    其三,在六年的苦行之后,喝过牧羊女的牛奶粥后坐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之后顿悟成佛。

    之后,他开始传道,讲学,佛教徒人数何止成千上万。佛教也由此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像我到达菩提伽耶的第二天所到的王舍城和那烂陀,都见证过佛教曾经有过的兴盛。可惜,佛教在她的故乡印度,却经历了极盛至极衰的过程(现今,印度的信仰佛教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远远低于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人数)。圣地菩提伽耶的菩提树,几经摧毁,如今已是曾孙一辈,在树下佛陀曾经悟道的金刚座旁,有着阿育王时代修建的正觉大塔,亦曾历经毁灭而重建。

 

    这一夜,我便坐在这里。在我的面前不到十几米处,便是佛陀的金刚座,那个他曾大彻大悟的所在。

    这一刻,我与佛陀如此接近,我与佛教如此接近……我因为敬畏他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弄懂四圣谛十二因缘缘起说诸如此类的教义;也许,佛教在我心目中依然属于某种哲学范畴,但是,我对像佛陀这样一个为了寻求人生真义而放弃骨肉家园、放下爱恨痴狂的人,却有着足以顶礼膜拜的尊重与认同。

    是的,是佛陀让我靠近佛教。在这尘世之间,我没有办法去除佛教所主张摒弃的贪嗔、痴爱、执着等俗念,作为一种宗教,佛教离我很远;而作为一种信仰,佛教却离我如此接近——就像这一夜,一切似乎触手可及……佛教就在我的旁边,而我,亦因为有佛教的存在而知道自己有另一种存在。

 

    月色如水,树影斑驳,秋天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

    菩提树下,静修的人群一批又一批,朝拜的团队川流不息。但是,没有喧哗嘈杂,只有庄重与平静。

    月光并不太亮,人们的面容若隐若现,但你能感觉到每颗心灵的平和与安祥;与此同时,佛教在我的内心深处亦若隐若现,就如这一夜的月光,它温暖着我,抚慰着我,让我在这异乡的夜晚,仿佛回归了心灵的家园……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佛教中的莲花宝座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这不是普通的石雕,这说的是佛陀刚出生时“七步莲花”的故事。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树下黄色的那个座席,传说就是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悟道成佛的地方。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这就是那棵普提树,虽然已不是原来那一棵,但牌子说明:佛陀得道正是在这个地方。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菩提树下,朝圣者的供奉物,感觉,挺有印度教的特色。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菩提叶子,而且就是“那一棵”菩提树的叶子。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太阳初升,朝圣的佛教徒已经鱼贯而入正觉寺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重修的正觉大塔下,佛陀的等身金像(隔着玻璃所拍)。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菩提树下的朝圣者虔诚向佛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菩提树下的朝圣人群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这可能是准备进行佛教的某种仪式吧,出家人在此更衣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朝圣者,俯首低眉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朝圣者,供上莲花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朝圣者,在菩提树下默默颂经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可爱的小和尚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这就是阿育王时代(印度佛教的全盛期)修建,后被伊斯兰势力毁坏,近代才重建的正觉大塔与正觉寺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菩提树与正觉大塔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菩提树下,朝圣者总是络绎不绝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朝圣者,等待进入正觉大殿

印度笔记(之四):菩提伽耶的月光——关于信仰

在正觉寺下面看书,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