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东亚疯了,也拿刀砍人???

(2008-07-11 12:17:57)
标签:

南岩

丁东亚

杜甫

诗歌

千汇万状

诗人

怪才

80后

2008年

新浪

文化

《无题》

分类: 南岩评论

《无题》
           ——文/南岩


当我站在背向前人的湖泊
惟有杜甫的面孔
与我接近
摘下世人的一副眼镜看清今夜的天空


丁东亚:  自古到今,诗歌的发展史中,我们随口可以说出的诗人也不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罢了,若想在诗歌上超越他们,我相信是很难,可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模仿他们,但并不是模仿他们的诗歌形式,而是其诗歌的意境。王国维也反复强调“意境”是诗的最高境界,那么造境则更是难亦。
  宋子京《唐诗杜甫传赞》,谓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这显然是肯定了杜少陵的诗歌,并说明了其诗歌特点。当诗人南岩站在自己思考的思想湖岸突然想起杜少陵时,他内心油然生出了一种不尽的感慨,这中感慨不单单是对诗歌,更多的是对时代。他说:“当我站在背向前人的湖泊/惟有杜甫的面孔/与我接近”,诗人南岩在诗界糟杂的现实中仿佛一下觉悟了,那么,这时的他除了感慨还能怎么样呢?他站在诗圣杜甫的面前,想起了时代与时代之间时间对诗歌的搁浅和责难,想起了诗歌如今面对的如此巨大的困境,他怎么会不伤感呢?此时,他又多么的想要和杜少陵一起“摘下世人的一副眼镜看清今夜的天空”啊。可是,一切都是枉然。
  古今诗歌比较学者杨景龙曾在其《诗的循环》一文中说:“在李白写过诗之后,自己还怎样写诗,这是每一个晚生的诗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严峻问题。”可以说是对诗歌在现代写作的一种通彻的揭示,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停止诗歌创作,而是应该更加努力的在前人的积淀和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诗。
  我相信我们的80诗人南岩在写这首诗的前后也一定想到了这些吧。而无论如何,诗歌永在。

                                                                                                                                2008   10 晚于安阳洹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