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仕一邦:中国是否需要“养老型社区”??

(2011-03-19 19:03:52)
标签:

转载

在众多变相进军房地产市场的保险企业们忙碌身影,利用“养老社区”等项目概念,进行着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亩的“圈地”行为。对于这种投资行为及市场运作的模式,是应该要有充分的认识。

中国需要养老型社区;

一个现实是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按照定义来讲,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这里也就是说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200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1.4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在未来50年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总数一直是在持续增加的。到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73亿,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达到12.7%。有专家预计从2010年到2032年的22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5%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平均每两年就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3亿,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1%。2053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开始进入缓慢减少阶段,但到2100年时仍将有3.5亿以上的老年人口。

而中国长期以来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加深了中国目前及未来的养老问题,对于中国目前的这个现实,延伸出的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里所孕育的商机巨大,其中“养老型社区”的建设是有需求并且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明显差距。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厉的人口出生控制政策,以致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地迎来少子高龄化。同时我国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国情,不仅使我国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矛盾和问题相对“超前”地暴露出来,而且也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养老及养老模式的选择。

家庭养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首选的养老模式。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造成的少子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且现代青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事业人士”、“孝顺子女”两种角色的冲突和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排斥。

于是养老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兴办养老院、养老社区等各种“社会养老”模式也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与居家养老相比较,“社会养老”模式可通过把老人集中到各种养老院“集体”养老,解决家庭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但社会养老也有不少问题。社会养老需要持续的大量投资,没有足够的政府财政补贴几乎就难以为继。近些年来,我国在推进机构养老的过程中,已形成了国家或集体兴办、集资兴办、政府与非营利机构联办、民间资本兴办等几种投资经营模式,这些投资经营模式正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而现在中国的保险企业进入养老社区的建设与投资大潮中去,是值得期待与鼓励的。

由此来看,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及未来,是需要养老型社区的建设和补充的。

热推: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发展分析

热推:仕一邦房地产顾问公司展业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