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投资生涯中,投资的企业出现管理层的变动或者管理层的问题很常见,如何处理对于我们的投资非常关键。
7号的晚上朋友非常郑重的跟我打电话,我们的投资企业有一家出现了管理层风险,我刚回深圳就得到这个消息让我心里有点不愉快。接着又一个朋友和老公吵架了,又让我不舒服了。本来休息的很好的心情让这些事情搞的不太舒服。8号公司开会,我向公司通报了我们投资的企业出现的问题。9号这家企业的股价开始出现了大幅下跌,我们也开始了我们的行动。10号我就能否去开股东会打电话,得知股东会延期。
1月初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我们得到了招行的人事变动的信息,我们通过讨论知道这件事情不会对招行构成影响,相反,公司的股价下跌会给我们带来投资的好机会,我们于是采取越跌越买的策略。
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是我们战略性投资品种,对于企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判断和处理,对于我们的投资至关重要。招行的人事变动,当我们知道之后,立即和朋友们进行交流讨论,听取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大家的意见还比较集中,只要信用卡中心的主任没有走就没有事情。我们赶快去了解,信用卡的人事没有变动。对于金融企业这样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个人的因素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副行长离开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而且中国不缺金融人才,人员变动相反会给公司带来新鲜血液。信用卡属于舶来品,而且在中国属于培育期,这个岗位的人员比较重要,如果出现变动将对招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当时我们的判断,预计有将近20%左右的调整,所以我们16元附近就开始再度买入了。
对于目前这家企业,我们的判断,他的壁垒更高,属于市场化的专属企业。人员的变动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而且公司的产品严重供不应求。他们不同于象万科、格力之类的制造业。人员出现变动对于市场的影响只是心理上的影响。我们还不能清楚人员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所以不能量化股价的调整幅度。比如招行的变动,我们了解到是因为薪酬体系的原因,所以我们判断对于股价的影响时间和幅度都很小。
我在7号晚上和朋友沟通之后,确定这是一件好事情;8号和公司通报之时,公司一致认为将是又一次建仓的良机。9号我们开始逐步调整资金配置。10号公司股价停牌,被大姐告诉可能没有低价买入机会。10号晚上,成都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知道的情况,他们刚好要去买酒,他会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并不后悔,我们没有能够量化的时候我们不会马上进去,而且9号我们已经少量的买入了一些。
对于我们为什么比市场先知道,我需要澄清一点,我们从来不打探内幕消息,我们投资的品种都是我们长期跟踪的,我们每个月都在跟踪企业的变化。我们的朋友有各种职业的,我们投资的企业一般他们都知道,而且这些都是知名的公司。所以一旦有重要的人事变动,朋友都会及时的通知我们。我们知道这些情况后,我们不会去问公司,更不会问我们熟悉的公司的职员(他们需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会让他们为难。我们会和国内的高手(都是朋友)一起交流一下看法,之后我们会详细了解,最后综合判断,确定投资的价位和投资的比例。10号我打电话到上市公司时,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总于打电话来了,你真沉的住气。”我明确的说,我不问这个问题,我只问股东大会有没有变动,因为我订的机票要出票了,我朋友9号已经定了机票。我只能说我早就知道了,我们已经有了应对策略了,我们又再买。我等着看公司出的公告。也许这就是我们投资的原则,我们不打听内幕,我们知道每个岗位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让他们为难。
9、10号好几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只能说我也是听说,我们只是分析了一下事件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没有官方的披露,我们永远只是猜测,所以我们也不能传播这些事情。
这几天也有很多朋友打电话恭喜我们。我们的投资策略得到的验证,我们的配置的调整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回报。上证指数1月至今51%,我们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追赶上了指数的上涨幅度(我们第一季度落后指数10%,四月至今我们领先指数11个百分点)。我们预计我们后期将会提前超越指数。
我把我们具体投资时的做法给大家分享,也是希望更多的人明白投资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也不是靠资金来操总。投资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辛勤的耕耘:要有专业的知识,要有勤奋的双眼和双手以及双脚,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才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翟敬勇
2007年5月11日凌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