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评《全部成为f》森博嗣死亡数字 |
分类: 瞎评论玩儿 |
凌晨三点,构思的故事落实到笔端,这个过程总是非常辛苦,我带着某种苛求选择了不再进行。然后,我决定将拖拖拉拉看了一个星期的《全部成为F》看完。还剩三卷,我在心里盘算着最后的结局不会影响我的情绪,就如同前面的所有文字一样。这么说当然还是苛求了。
拥有多重人格的天才真贺田四季被认定为体内其中的一个人格杀死了自己的双亲,从十四岁开始就一直被禁闭在一座孤岛的研究所内。十五年后,她在密室被人截断双臂后死去,电脑里留下了一句琢磨不透的话——“全部成为F”。“双重密室”、“多重人格”、“死前留言”,这些元素一再的敲击着我的大脑。
知道这本书是来自一篇笔锋犀利的书评,内容不外乎是在说《全部成为F》这本书采用了许多理科知识和电脑知识作为华丽的噱头,而推理本身并无特点。尽管我对数字全然无感,对电脑知识也仅限于可以使用就行了,但还是冲着跟帖后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做出了看一看的选择。结果则是,任何人都无法违背本性而做出喜恶上的选择,我还是不被他吸引,一旦文中开始讨论电脑和数学,我的头脑就开始发胀,并且这些知识在十年后的今天也算不上多么希奇的知识了,就连我这种理科白痴也能看懂。
但是,文中时不时透过犀川说出来的哲学上的思考还是支持我将书看完。到最后三卷,我的心基本上一直处于颤动中。这种颤动不全是因为解迷带来的兴奋,甚至可以说解迷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是那种巨大的对真贺田四季的喜爱,对天才的解读,对人性背后巨大动机的探求,叫我彻底跌入了作者森博嗣教授营造的世界里去。真贺田四季成为了我的阅读生涯里最喜欢的凶手。
她在整部故事中正面出场只有两次,都是通过她留下的影像资料和旁人的口中得到她的全貌的。她说的话更是少而又少,故事进展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句“七是孤独的数字”。听到这句话总叫人浑身有种异常感,“七是孤独的数字”,似乎饱含了某种哲学意味,而最后这句话也恰当的成为了推理过程中的重要锁链,是脱离诗意之外的含义。
当然,身处封闭环境十五年,造就了她的天真,神的恩赐赋予了她惊人的美貌,还有那副聪明绝顶的大脑,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都被她精密的计算和设计,以上这一切都是我喜欢她的重要原因,可是,她在最后对犀川说的话,却把我对她的喜欢升华到了爱。
她说——
没有怕死的人,是害怕与死相连的生。如果不用受苦就能死掉的话,谁都不会害怕死吧?
我想让别人把我杀掉,我想让别人干涉我的人生,那是爱这个词的含义,不是吗?
没有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出生的,因为别人的干涉死去,可以说是不因自己的意愿出生的一种本能欲求,不是吗?
不知道是不是彻夜未眠的人容易脆弱,我立刻泪流满面,在心里体恤着这个天才。读推理小说而流泪,这是第二次吧,第一次是读克里斯蒂的《落幕》,为了波络在最后一案中苍老的死去。
诚然,故事到了最后,大量的出现了“天才就是这样的。”“天才的想法是常人想不到的。”这样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出现在犀川了解真相之后,确实让人产生一种和犀川一样的想法——“再怎么样也不能杀人啊!”。我在那一刻突然感到森博嗣的心态,那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绝望感,而他仿佛知道读者产生的反感情绪,因此最后四季做出了一番对生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