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客观
(2024-04-29 09:09:51)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人与客观
2024/4/29。8.54
偶尔看到一个这边经济学专家,各种头衔的讲课的视频,有些还挺有趣的了。一说是觉得似乎是一种整体倾向。
谈经济学的谈到了心理学,谈心理学的又谈到了人,仿佛一种智诈而不是智慧。
如,他谈到,如果员工表现好,要求涨工资,你作为老板,也准备给他涨,但如果他一说你就同意,他心理感觉不好,会觉得要求低了,你要说,帮他争取什么的,等三天才给他说,争取来了,于是他心理就好了。
我,一时诧异。
这不是经济学,也不是心理学,这是人情世故。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
在,把对事情变成了对人,是否这样更好,我不是从商的,不清楚了,或许之所以如此针对人,是因为结构很无力,一切都是人的左右。
但,在逻辑上很清晰,这是把简单的变复杂了。
这往往也是人情世故的问题所在,并不是人情世故的温情不好,而是,人情世故本质上在把简单的变复杂。
或说,复杂点更有意思,更不无聊。
可,您想过没,如果所有的点上都如此,叠加复杂,不仅是效率不高的问题了,而是,会形成扭曲。
不论是经济学,还是心理学,其本质都是一种客观的。
经济学的客观很好理解,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不是主观的,主观想,计划怎么会不够呢?都计划的。市场不就混乱了吗?不是主观的了。
或说,那心理学也不是主观的吗?主观心理啊。
也不是的了。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如弗洛伊德谈的潜意识,其是通过客观表现的。心理的本身也是受客观触发的,如群体抑郁之类的。
很多学者能把学思讲成人情世故我也很吃惊。但,或许是适合这边的。
但,一定不是适合国际的。因为国际在一个结构运行的客观中了。
这么讲讲还能说有趣,如果一些决策者以此进入国际,那,对方会莫名其妙,四处碰壁,独困孤境了。
当然,能有那样的决策者的话,也恰说明结构客观的理性丧失,才会那样了。
而结构客观的理性丧失,一方面当然是直接的结构客观,而更根本一点,则是,群体的理性丧失甚至未曾存在了。
人情世故的问题是不仅无益客观,也无益主观。逻辑上的根本问题就是,在把简单的变复杂。
甚至语言上,客气话都是在浪费时间了。表达的人情世故,形成的空耗甚至扭曲。更别说在诸多具体上了。
金州。2024/4/2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