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01-17 13:01:06)
标签:

金州hnlk

分类: 日月星云友

2024/1/171.07

下书的地方又被不可了,能下总想下,下了也看不完,生命有时,电脑有时,这就是贪婪吧。若为用,书倒是不用读那么多的,一本春秋成武圣,半部论语为名相,甚至英雄何必读书史,不用读书的。

爱读书的,总想起万宝常,《资治通鉴》记载的第一个预言隋亡的人,隋未亡,他先亡了,很有点韩非子说的恶贯满盈,先把自己贯了。饿死了,临死前,他烧书,觉得书无用。为读书有用挺输的了。

人类史上我印象中有两次比较大的毁书事件,一次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就是那个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应该没空读书,但因为老师的缘故,特别爱老师,每征服一地,就搜集书然后派人运送给老师,结果亚里士多德可谓无所不知,虽然很多今天看来错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无所不及一样。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尊重他,建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很长时间里,西方文明认为是最大了,后来被伊教毁了,毁掉的理由很逻辑一样,就是,如果这些书和古某经内容不同,那是不好的,得毁。如果内容相同,那古某经已经有了,也没必要留,于是,毁了。可书,就是为了不同的啊。不明白不同的价值,所以,没落了吧。

似乎也预示读书没什么用,那么多书的文明还是被打败了。

这边也有一次,西人不知了,是南朝的萧绎,这个人收集很多书,看来也读,很博学,是南朝的一个君主,印象中有十万卷还是多少,在被攻灭时,也毁了,烧了。以至于敌方武将都觉得你这是干嘛呢,武将都觉得可惜。萧绎也是认为读书无用,读了这么多书,还是亡了。

那时候的书没印刷术,很多都是孤本绝本,没了就没了。

印象中,隋唐都很重视对书籍的搜集,也才搜集八万卷什么的,可见萧绎确实很爱书的,搜集很多。只是这么爱,毁了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爱读书,什么书都读的那种,史载,他读过一本明堂的什么书,医学针灸那种吧,发现人脊背穴位很多,于是改脊杖到打屁股了。在唐之前是不打屁股的。打脊梁。打屁股显得很搞笑。不打不就是了。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很多皇朝都很重视一样,还是亡了,似乎,读书,书,真没什么用了。

书这发音都幽默,输。

曾有友人好声色,有次与我论及,我说,这和我好读书一样的,都是为了点快乐,只是你的,更有利于社会,也更有利于自我,毕竟,消费和与人交流,或许能获得珍贵的感触情意。我这,读书是电子书,消费电费吧,书是纸墨了,字了,最多是借助的想象,很是虚空了。

 

倒是想起有说书根本的,是个英国的什么爵士,有句话,应该是被写在图书馆吧,大意是说,如果一天人类文明灭亡了,只要图书馆还在,人类文明就能重建。

还有个相关的电影,叫,《艾利之书》吧,末世很混乱了,要保护的是一本书,最后带到有很多书的一个船里什么的。仿佛在实践书和文明的话。

似乎,书有用没用和什么书有关。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假如没有书籍,人类的过往将接近全无痕迹。至少在影视记录的时代之前。而即使有影视记录的时代,书的细节和全面,仍然是影视无法企及的,书籍的思考,深刻。是人类精神的明鉴。能穿越时间。很是奇妙。

连武侠小说里,都有本书,武林秘籍,不认字还真不好弄。即使招式可画图,所谓内功之类的,必须得字。深刻广阔,精髓微妙。

探险的也要本书,即使只有半本。

 

人,当然读不完书,一天一本,一生三万本不得了了,有些大的电子书网站,能有数千万本,毕竟,知识爆炸的时代了。人阅读,需要时间的,而甚至很难记得清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庄子说,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傻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等你知道的时候,完了。

庄子的看法了,挺有些道理的。孔子发愤不知老之将至,坑后人坑的不轻。被他的一系列更勤奋的门徒,弄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麻木冷漠了。也有主导者,说活到老学到老,也祸害苍生惨重。倒不如不为不学了,庄子,不坑人。

于是,有人谈吃喝玩乐是人生,未尝不对。读书也是乐的一种了。

这边古人重视读书人,是读书人古代可以做官。西方古代重视读书人,是认为读书人可以通神。都是读书的效用了。

古代书很珍贵的,不论是竹简,还是羊皮卷。一般人读不到的,也未必能看懂。这点,今天就相对好多了,基本人都识字,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而书,在电子书的时代,可谓方便至极了,达到分享,而不是自失,知识便真如细胞分裂,极快的,可谓接近无代价的,于是,知识庞大繁杂丰富繁盛。仿佛能看到书籍维系的精神体系,具体的无垠。很是奇妙了。

我个人不鼓励人读书,太消耗时间。如果没什么快乐,读书也是一种快乐。甚至往宏阔点想,人生视野脚步都太有限,而书,能极大的增加人的宏阔。从这种感知的角度,也好。

有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有道理,毕竟,存在是现实的,是在做为中的。但行万里路,得勇气,得路费,而且像是一种拼运气,不仅是或好或坏,而且能有所遇。读书比这个省,而且,开卷有益,逻辑谈都是好的,而且必然有所遇。读书是更简单的一种方式了。

如果书籍根本建构了人类的精神,那么,人工智能就大大强于人,可以快速阅读,而且记忆很好,而且可以说是永生的。那么,人与之相比,可贵的或许真是身体,甚至痛苦,所谓,神不会流泪,虽然应该也不会有人爱痛苦。这也可自我安慰。

书是人类一个很奇妙,似乎很根本的所在,至少,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可能。有说,读不下书,读书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情,读不下也未必是自己的问题,换一本。

人和书也有一种相遇,虽然这种相遇,对书来说,书应该一点都不在意。她本身像无数个分身,于是,爱书,就像爱一个影子的影子,理论说不可能有影子的影子,书,就是这么奇妙的所在。于是,沿着文字,就如跟着影子,就可能看到真身了。那未必就是知识,就是有用,但很大可能,是一种欢喜。好好得,得欢喜。

 

金州。2024/1/171.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