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人间 绿苑春晓(原创)
(2010-08-17 01:28:27)
标签:
文化文学/原创感悟随笔思想杂谈 |
分类: 文艺评论 |
陕西邮政文联一次为本单位的职工作家出版八本书,名曰“青鸟文丛”,这反映了陕西邮政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陕西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这是可喜可贺的好事!
“青鸟文丛”收录了八位作家的八本书,其中六本是散文集,两本是诗歌集。八位作家,老中青皆有,其中既有文学成绩比较显著的知名作家,如周养俊,也有文学新秀,如赵明、袁国燕等。八位作家,都在或曾在邮政系统工作,对邮政工作都充满了深情,他们的作品,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有不少篇章描写或讴歌邮政工作和邮人生活,充满了行业工作特点和生活情趣,也让读者对邮政工作多了一些了解,对邮人生活多了一些了解。同时,八位作家也都有着自己的文学个性,他们以散文和诗歌这种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分别展现着他们的人生履痕和精神世界,各自构筑着自己的文学世界。
周养俊应该说是一个老作家了——资格较老,文坛知名,这本《那年那月》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八本作品集,其中有散文集、诗集和历史故事。《那年那月》记述的多是他的邮政人生,如首篇《写给我和我的邮政》,也写了邮政人,如《绿苑写意》,写邮政工作中的乡邮员、分拣员和营业员,如《送信的老张》《老邮工》等,写的多是邮政工作中的普通人。可以看出,周养俊对邮政工作充满了深情,对邮政人充满了深情,所以他笔下的邮人和邮事,形象生动,细节丰富,情感细腻,叙写中又充满了诗的兴味和节奏,读来颇为动人。周养俊是从生活底层走出来的,后来又长期担任一定层面的领导职务,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他的散文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也相当广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思想透彻,他的散文就常常能见人所未见,而且很善于发掘人物和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意义;文笔清新灵动,常常有着诗性的闪光。
李志洁的散文集名为《守望春天》,他的散文朴实沉稳,《怀念乌鸦》一文对乌鸦的生活习性观察细致,并由乌鸦的生存环境思考人类与各种鸟类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坏鸟亦有益,思想观念颇为现代。马举龙的《陕北情丝》,写陕北风俗民情,仅窑洞就写了十数篇,作者观察细致,研究深入,考察间以知识,属知性散文。
女性是浪漫的,更是生活的,她们对世俗的日常生活,往往有着极为细腻的感受、准确的发现和独到的见解。文丛中三位女作者的散文,田雪雁的集子名为《仿佛月光》,赵明的名为《昨夜明月》,袁国燕的名为《尘埃花开》,仅从书名看,两个是月,一个为花,看来都有着浪漫的风花雪月情怀,其散文的精神世界也都不乏浪漫的色彩,但细细辨析,她们的这个“月光”,却是“仿佛”的,这个“明月”,却是“昨夜”的,而“花”,则开在“尖埃”之中,此中透露的消息,分明是风花雪月曾经过,沧海桑田今胜昔,分明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三位女作者的散文,可看可品的,也似乎多是这些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准确发现和独到见解。田雪雁的《家有酸夫》,写的就是夫妻间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但她侧重表现的却是那些无数个庸常日子中那种微妙的情感波澜,家有酸夫家有靠,家有酸夫爱情稳。赵明的散文多了些思考,她于写人叙事中,也抒情,但似乎更喜欢思考,甚至直接就是思考。她的《婚姻物语》,以短语的形式表达对婚姻的理解和思考,非过来人不能悟此,如这一段话:“婚姻其实是本装潢精美的书,吸引得人们欣然地、争先恐后地翻开。而待精美诱人的封面掀过去后,才发现,其实内容不过尔尔。”袁国燕的《生命是两场盛宴的距离》,写的是人生的大问题,生与死。作者从一日之间参加一个孩子的满月喜宴和一个老人的葬礼宴席感受出发,抒发对于生命的感受和理解,生命就是满月盛宴和出殡盛宴之间的距离,人生以宴请开始,又以宴请结束,而“无论我们行走在生命的哪道风景线上,都要时刻记住:从第一场盛宴到最后一场盛宴的过程,是世界上最美的距离”。对生命的感悟很深,对生命的理解也很透,悲观而又乐观是为达观。
鄢忠丽的《翩然入梦》和杨德盛的《与生俱来》都是诗集,鄢忠丽温婉,杨德盛豪放,鄢忠丽的诗是人生的细味和咏叹,杨德盛的诗则是献给祖国和大地的赞歌。
八本文学作品集,作者为男女老少,篇章则亦诗亦文,文学气象不同,肌质相异,但除过一两位作家外,总体上看,这些作品多属于个人化的“浅吟低唱”。这使我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作品除了具有个人意义和行业意义之外,还有没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乃至历史意义?热爱文学、追求文学的写作,在何时何处才能抵达文学的本真?文学的本真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也许都是一些老人的问题,——年轻人不问这些问题;思考它、回答它也许需要很长的时日。
但是我想,我现在想,对于我们人来说,文学,也许更多的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真的就是一种生存方式。换句话说,我们生活,我们生存,或者说,我生活,我生存,需要文学。文学对于我们或者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业,而只是一个爱好。我可能无法创造出轰动一时或者传诵千古的诗文作品,那需要天才,需要历史的机遇,但是,文学对于我,就像空气之于我,须臾不可或缺。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对我们这些爱好文字、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精神生活。写作,就是精神生活的实现和满足过程。
譬如音乐,没有音乐人照样还能活着,但有了音乐,听了音乐,人活着就不一样,特别是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经过音乐的灌注,会变得无限丰富和无限美妙起来。人跟人在生理上的差别不是太大,但人跟人在精神上的差距,则是天壤云泥之别。
文学和音乐一样,本质都是精神性的,它像风,你看不见风,但你能感到风的巨大力量。雨来了,树倒了,花苞受孕了,都是风的作为。风语人间,大地春晓。邮政,被称为“绿苑”,“青鸟文丛”也是风,风语人间,绿苑春晓。